洗碗用的海绵最脏 与其结构紧密相关
The Epoch Times
厨房用的洗碗海绵,不仅是因为留有各种食物的残渣而很脏,新研究显示,更是因为它的结构是最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环境,比实验室的培养皿强得多,导致细菌易于大量地繁殖。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改造了80种大肠杆菌的菌株,让它们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再用多种不同的结构体来培养它们,观察它们的繁殖情况。
有的结构体含有6个管洞,有的含有多达1500个小管洞,结果发现效果都不好,都只有两种菌株能最后存活和繁殖。接着他们尝试了类似洗碗海绵的结构,结果发现在这种结构体内,细菌繁殖的效果最好。
主要研究者之一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尤令冲(Lingchong You,音译)说:“分隔得太细的小单元结构会损害那些需要与其它菌株共生的那些细菌的繁殖效率;而分隔得太粗的大单元结构又会损害那些容易受到其它菌株干扰、喜欢独立存活的菌株。所以大小单元分割最适中的结构体最适合总体菌群的繁殖。”
尤令冲说:“结果显示,海绵是个简单的提升细菌繁殖效率的结构体。这也是它们为什么特别脏的原因——它们的内部结构提供了最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环境。”
细菌是个有着复杂的群体关系的生物社区。有的需要和其它细菌共生共荣,有的却需要独处才存活得更好。在自然界中,土壤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里面有着大大小小的孔洞和缝隙,不论是喜欢“热闹”的、还是喜好“独处”的细菌都能找到自己的繁殖空间。
这项研究对于化工业的细菌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很多工业上培养细菌的方法都是在酒精或药物里面培养特定的细菌,这就像把不同的菌株放置在一个平板的碟子上、类似实验室培养皿、或是一个大桶一样的环境下繁殖,效率并不高。研究称,化工业可以考虑使用复杂的结构体促进细菌的繁殖。
这份研究2月10日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