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发现的首颗棕矮星给科学家带来惊喜](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1/03/shutterstock_1029243295-700x359.jpg)
三十年前发现的首颗棕矮星给科学家带来惊喜
The Epoch Times
1995年,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发现棕矮星(也叫褐矮星),这是一种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但比行星大。然而,30年后的今天,研究人员发现这并非其全貌。
研究人员重新检视了这颗棕矮星,发现它实际上并非单一的棕矮星,而是两颗彼此惊人相近的棕矮星,它们围绕着一颗小恒星运行。这一发现记录在两项使用智利和夏威夷望远镜进行的新研究中。
这两颗棕矮星在一个双星系统中通过引力相互锁定,这是恒星中常见的一种排列方式。因此,三十年前被命名为Gliese 229B的棕矮星现在被命名为Gliese 229Ba,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38倍,另一颗新发现的棕矮星则被命名为Gliese 229Bb,质量是木星的34倍。
正是质量问题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颗棕矮星的存在。
这项研究报告于周三(10月1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它们位于距离我们太阳系19光年远的天兔座(Lepus),相对于宇宙中其它天体来说,离我们较近。光年是光在一年内行进的距离,约为5.9兆英里(9.5兆公里)。
双棕矮星非常罕见。这两颗棕矮星每12天互相绕行一次,它们之间的距离仅为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6倍。
棕矮星既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天体。这项研究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物理、数学和天文学系研究生萨姆‧怀特布克(Sam Whitebook)说,“棕矮星是一种填补行星与恒星之间空白的天体。它们的正式定义是能够燃烧一种重氢形式(称为氘,非最常见的氢基本形式)的天体。”
“因为它们无法融合氢,所以无法点燃为大多数恒星提供能量的融合通道。这使得它们在冷却过程中仅发出微弱的光。”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