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动身心健康正循环 从平衡肠道菌相入手
The Epoch Times
肠道中约有八百万个微生物基因,比人类基因体多四百倍。更令人吃惊的是,人类彼此在基因上差异极小,共同的基因超过九成,但每个人的肠道菌基因组合却有极大的不同,任意两人之间仅有五%的共同基因。肠道菌相替人类的肠脑情绪产生机制,增添了全新的复杂度和可能性。
接续前三篇文章提到,正常的肠道菌丛能改善焦虑、忧郁情绪,而压力则会让肠道菌失衡,所以平日多留意饮食、保持正向情绪能保健康。鉴于情绪影响行为,本文将谈到,从研究推论:平衡肠道菌是否能改善社交障碍行为。
如果肠道菌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情绪和肠道感觉又影响我们决定做出哪些行为,那么逻辑上说来,肠道菌是可以改变我们行为的。而如果肠道菌能改变我们的行为,那么肠道菌组成的异常会导致我们出现异常行为吗?如果事实是如此,那么以健康的肠道菌取代异常的肠道菌,是否不仅能改善肠道问题,还能改善行为?强纳森和他的母亲相信这是可能的。
他们前来就诊时,强纳森二十五岁,他除了有强迫症与慢性焦虑症,还被诊断患有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目前用来称呼自闭症患者的用语)。强纳森跟许多泛自闭症障碍的患者一样,一直有各种肠胃道的问题。以强纳森而言,他经常腹胀、疼痛且便秘。
强纳森在接受了几个广效性抗生素疗程后,症状恶化许多,这意谓着肠道菌丛的改变可能跟他肠胃道症状的发作有关系。
强纳森跟许多泛自闭症障碍患者一样,尝试过好几种饮食法,包括无麸质饮食和无乳制品饮食,但都没有持续的效果。他奇特的日常饮食也对他没有帮助,而这点并不令人意外──他几乎不吃水果或蔬菜,因为他不喜欢蔬果的质地和气味;相反的,他的饮食主要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松饼、马铃薯、面条、披萨、零嘴、蛋白质棒,以及一些肉类和鸡肉。
透过网路,强纳森对于一般的健康议题懂得还不少,尤其是肠道菌相的知识。他读的网路资料提到坏的肠道菌和寄生虫对肠胃系统的影响,他相信自己的肠道症状是肠道寄生虫搞的鬼。
他最近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来对抗恐惧症与强迫症,该治疗要求他食用自己不喜欢的食物,这使他产生相当大的焦虑感和压力。我怀疑可能是这种暂时的压力让他的肠胃症状恶化。
我向美国肠道计划(American Gut Project)申请了他粪便微生物群的详细分析。这个群众募资的研究计划取得了数千名一般人士的粪便样本,目的是了解饮食与生活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