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美俄「四點共識」把歐洲放在火架上烤\靖 偉
Ta Kung Pao
當地時間3月18日,美俄兩國元首再次舉行通話,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個半小時的通話中,雙方廣泛討論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以及制止戰略武器擴散等議題,並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衝突等達成「四點共識」。
白宮在特朗普和普京兩國元首通話後發表聲明,表示兩國元首達成「四點共識」:一是關於停火。特朗普和普京一致認為,邁向和平的進程將從「能源基礎設施停火」開始,同時就落實「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和永久和平展開技術性談判」。二是關於談判的時間和地點。談判將立即在中東地區展開。三是關於「戰略性」武器。雙方討論了阻止戰略性武器擴散的必要性,並將與其他各方合作,以確保盡可能廣泛地落實相關措施。四是關於更廣泛的美俄關係。雙方一致認為,美俄雙邊關係得到改善的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國際社會對美俄元首達成的「四點共識」,能否解決俄烏衝突,實現烏克蘭和平充滿疑慮。一方面,達成「共識」並不意味着美俄和解;另一方面,所謂的「共識」反而讓歐洲和烏克蘭陷入更深焦慮。加上特朗普2.0的「不靠譜」,美俄「四點共識」,不僅未能化解美俄在核心矛盾上的僵持,更折射出大國博弈下烏克蘭命運的脆弱性。
「雙普」外交秀 歐洲成看客
通話期間,特朗普提出解決俄烏衝突的方案,包括雙方停火30天,其間互不攻擊對方能源設施;啟動黑海停火談判的技術磋商;推動俄美冰球外交以緩和雙邊關係;加強核不擴散合作。其中,前兩項直接關係俄烏衝突,後兩項則更多是俄美關係正常化的試探性嘗試。克里姆林宮透露,普京支持特朗普提出停火的建議,並命令俄軍遵守。俄方並宣布於3月19日,俄烏各自向對方移交175名戰俘,俄方同時會移交23名受重傷烏軍人員,以展現誠意。
顯然,有關的停火建議僅具有限的象徵意義。一方面,停火和互不攻擊能源設施僅覆蓋局部戰場,且未涉及其他軍事行動的約束。通話當日,俄烏仍在別爾哥羅德州和蘇梅州交火,凸顯停火的脆弱性。另一方面,黑海停火談判尚未明確監督機制,美俄在「如何確保公平性」等問題上存在分歧。俄方堅持停火必須伴隨「完全停止外國軍事援助」和「烏克蘭停止動員」,而美方卻在3月11日後恢復對烏軍援,雙方立場明顯對立。

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出,美國聲明中所提及的指明潛逃者被通緝和被法院發出拘捕令,並非因為他們「行使發表的自由」,而是因為他們一直潛藏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地,並在當地繼續公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勾當,包括煽動分裂國家、請求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區進行「制裁」、封鎖及採取其他敵對行動,美方卻包庇其惡行,特區政府因此有需要依法採取一切合法措施,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89條下指明的措施,以強烈打擊有關行為。針對有關潛逃者採取的措施,目的是應對打擊、阻嚇、防止犯罪嫌疑犯的潛逃行為,以及促使有關潛逃者回港接受司法程序。所有對潛逃者實施的指明措施,符合人權原則,而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也會就不同的通緝犯施行類似措施。美方刻意抹黑特區政府依法採取的措施及行動並散播不負責言論,試圖混淆視聽,特區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