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突破美國掣肘 中日韓合作迎新機遇\軒轅靖
Ta Kung Pao
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東京落下帷幕。這次會議是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舉行,對於中日韓三國來說,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達成了多項共識,為三國未來的合作帶來新氣象。
中日韓三國外長圍繞攜手應對挑戰、深化經濟合作的主題,就經貿合作、科技創新、人文交流、多邊協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並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經貿合作作為三國合作的「壓艙石」,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三國同意重啟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並設立出口管制對話機制,以維護產供鏈穩定。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促進三國間的貿易往來,也將為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書寫三國合作新篇章。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會上三國決定設立中日韓數字經濟合作對話機制,並籌備創新合作中心,將合作領域從傳統製造業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延伸。這一決策體現了三國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也為未來的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日韓+」加強區域合作
人文交流是增進三國人民友誼、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中日韓外長在會上提出努力實現到2030年實現4000萬人次互訪目標,辦好2025-2026年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這些舉措將有助於加深三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為未來的合作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
多邊協作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有效途徑。三國在會上就深化健康老齡化、醫療衞生、新能源、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加強災害管理、警務、反恐合作,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達成合作意向,並提出「中日韓+」模式,將合作半徑擴展至東盟等周邊地區。這種機制創新既規避了美國主導的「小院高牆」式聯盟弊端,又保持了開放性區域主義的特色。

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出,美國聲明中所提及的指明潛逃者被通緝和被法院發出拘捕令,並非因為他們「行使發表的自由」,而是因為他們一直潛藏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地,並在當地繼續公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勾當,包括煽動分裂國家、請求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區進行「制裁」、封鎖及採取其他敵對行動,美方卻包庇其惡行,特區政府因此有需要依法採取一切合法措施,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89條下指明的措施,以強烈打擊有關行為。針對有關潛逃者採取的措施,目的是應對打擊、阻嚇、防止犯罪嫌疑犯的潛逃行為,以及促使有關潛逃者回港接受司法程序。所有對潛逃者實施的指明措施,符合人權原則,而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也會就不同的通緝犯施行類似措施。美方刻意抹黑特區政府依法採取的措施及行動並散播不負責言論,試圖混淆視聽,特區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