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才是好的长期照顾(下)
The Epoch Times
编者按:专业医师发现,子女规划照顾长辈的计划时,往往未曾征询长辈的想法和意愿。作者藉3个案例引领大家思考照顾长辈的核心意义。(接续上文) 穷奶奶边复健边哭泣 从未放弃康复念头 这时,我又想起另一位患者,也是位高龄的女性,因为中风而来住院。还记得第一回我踏入病房探望时,奶奶一个人躺在床上哭泣,身旁没有家属,也没有看护。 护理师赶紧...
这时,我又想起另一位患者,也是位高龄的女性,因为中风而来住院。还记得第一回我踏入病房探望时,奶奶一个人躺在床上哭泣,身旁没有家属,也没有看护。
护理师赶紧告诉我:“奶奶家的经济不好,没办法聘雇看护,主要是靠她的先生照顾。你等一下,爷爷他说早上先回家砍竹子和拜拜,做完就马上赶来。”
我和奶奶聊聊后,发现老人家其实生养过两个孩子,可惜命运捉弄,孩子们都离开人世了,只留下一个孙女。目前孙女离婚后,带着曾孙回来一起住。这个务农为生的家庭,经济上向来就不宽裕,现在奶奶中风,导致右手和右脚完全不能动,压力更加沉重了。
因为了解奶奶的哀伤,所以我每天经过病房,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我发现即使大半时间没有人陪在身旁,但奶奶都会认真地用左边的手,拉动右手来复健。
有几回,我见到爷爷来了。爷爷配合复健师,一起协助奶奶坐起来,慢慢地进展到站起来练习走路。学会怎么使用还有力量的一侧,帮助中风后无力的肢体。
奶奶年纪大了,复健真的很辛苦。她常是一边动,一边哭,可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复健,于是在出院前,她已经把所需要懂得的复健方式都牢牢记住了。
我曾担忧地问:“奶奶,你想要转到复健科病房或是有复健的安养中心,多住几天吗?”
奶奶拒绝:“家里没钱,我回家吧。你放心,我把该学的都学了,回家后,我自己来。陈医师啊,穷人没有悲伤的权利,也没人能倚靠,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