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该做的都做了 为何失智长辈仍快速退化?(上)
The Epoch Times
同样善用日照服务,为何两家失智长辈的病情发展截然不同?其实,家属应对的态度是延缓失智的关键。
盲点17:带失智妈妈看医生、吃药、到专责照护机构,为何她仍快速退化?
医师叮咛:比起让失智长辈参加活动,家属应对态度更是延缓失智的关键。
看顾失智症患者和家属的时间愈久,我就愈能体会到世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再加上我们生而为人,而人的本身就是最复杂的集合体,所以即使是对大部分民众来说有利的建议,但真正实施下来,也会发现没办法一体适用到所有人身上。
例如老经验的家属常会建议新手照顾者,将患者送到失智据点,参加活动或到日照中心接受照顾。他们语气中的热切是真心的:“我妈去上课后,情绪稳定很多!”或“我爸本来白天都在睡,晚上精神太好,去日照中心后,就作息正常了。”
可是,当照顾者真的将失智患者送去后,还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陈医师啊,我也有努力地把长辈送去据点,但效果不好。我想是不是改去日照中心就有效,于是努力带去日照,可是都好几个月了,怎么别人都有改善,我家的长辈却一直退化呢?”
看着他们满脸失落,我只好以社会上习惯的考试文化来举例。在台湾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历经大大小小考试长大的,所以每个人都懂得选择题比申论题好写,而是非题又比选择题更好写,所以我们难免偏爱能简单对应的题型,只要花点脑筋,再凭点运气,就能得到一个答案。
可惜,真实人生并没有这么简单,没有非A即B的二分法,也没有蒙一下,也会猜对的选项。更让人失望的是,有时候即使付出一百分的努力,也不见得会获得一百分的回报。
最好的范例,就是社会上诸多家长眼看孩子成绩没有起色,直觉反应就是花大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名师开设的补习班,希望藉由名师的力量来改变“考不好”这件事情。仿佛只要有了名师的加持,孩子的成绩就可以一飞冲天。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