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才是好的长期照顾(上)
The Epoch Times
专业医师发现,子女规划照顾长辈的计划时,往往未曾征询长辈的想法和意愿。作者藉3个案例引领大家思考照顾长辈的核心意义。
盲点16:“我八十岁生日那天,女儿就判我死刑。”
医师叮咛:照顾父母不是有个人随侍在侧就好,尊重当事者的意愿,才是核心。
我的患者多为高龄的爷爷奶奶,他们出院后的照顾问题,特别重要,也因此,我常有机会思考,什么才是好的长期照顾。
或许因为这个用词中有“长期”二字,容易让大家误解是要整天形影不离,才算做到,反而忽略了真正的关键在后面的“照顾”这两个字。因为和“有人随侍在侧”相比,其实,“给当事者所需要的照顾”才更为关键。
举例来说,有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因泌尿道感染而住院治疗。住院前,独居的她在生活上都能自理。住院时,奶奶的孩子们考虑到她体力下降,总是频频阻止她下床走动,就怕她跌倒。
出院前,他们找了医疗人员,讨论返家后的照护计划。计划重点是希望有人随时陪伴在奶奶身旁。家属们明示、暗示着我,他们想请外籍看护。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家属们从没把他们所设想的未来照护计划和奶奶讨论过。于是,我找了时间,问奶奶:“您打算回家后怎样生活呢?”
奶奶神色轻松的在床上,边踢双脚,边回答我:“过着一样的生活啊。”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