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运动发源地 英国也有夏悫道?
The Epoch Times
在英国谢菲尔德(Sheffield)街头、公园,七月至九月期间,常常出现一辆黑色大伞的电单车作为“流动博物馆”(Harcourt Road Mobile Museum),分享当地的一条街道——夏悫道(Harcourt Road)的历史与香港的关联,香港艺术家、前湾仔区议员张嘉莉和她的先生阿金,深入当地社区做口述历史访问。张嘉莉认为,香港的...
这个似曾相识的街道名——夏悫道,在香港人的记忆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不能忘记2014年9月28日傍晚,位于香港金钟的夏悫道,87枚催泪弹在这条路上引爆,示威者以雨伞抵档催泪弹,于是有了“雨伞运动”之称,随后民主派人士爆发了为期 79日的占领运动,成为香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而夏悫道的命名,来源于二战期间负责指挥皇家海军舰队的夏悫将军,1945年日军战败,香港重光,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夏悫道。
时光流转,10年后的香港已变色,亦有一批追求民主的香港人移民海外。在英国谢菲尔德原来也有一条与香港同名的道路——Harcourt Road,背后也承载着一段与民主运动相关的历史,1990年在英国发生的一项反对人头税的社会事件影响深远。C&G Artpartment艺术家张嘉莉和阿金,两个月前启动了一项特别的研究计划,申请到当地National Heritage Lottery Fund的资助,以Harcourt Road为题材,深入谢菲尔德社区,记录当地居民和新移民到英国的香港人的口述历史,并收集相关文物,寻觅港英夏悫道之间的故事。他们希望透过文化作为桥梁,连结香港与英国。
今年6月30日,C&G Artpartment在英国正式落地全新展览空间,张嘉莉希望善用这一空间与当地人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藉9月28日的雨伞运动十周年纪念日,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夏悫道流动博物馆”的第一阶段展览,呈现部分港英两地历史的研究成果,并邀请到2019反送中运动银发族发起人之一,现今72岁的杨宝熙做“有聚有散——从伞落社区到时代革命”分享会,又有摄影师萧伟恒自28日起的“铁马‧索带‧希望”摄影展,首度公开一系列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的摄影作品。
“夏悫道的计划开始于两年前,我们有这个想法就是想比较香港和Sheffield这边的街道,除了第一次我们很多香港人来到英国,或者去到世界各地居住的时候,离散的心情可能令我们特别关注,在世界各地和香港有关的一些元素,尤其是去英国,很多街名勾起我们对香港的记忆。”
张嘉莉在2021年7月举家移民英国谢菲尔德,漫步在街头,一些街道名称让她感到似曾相识:Peel Street、Waterloo Walk、Harcourt Road、Wellington Street⋯⋯这些不就是香港的卑利街、窝打老道、夏悫道、威灵顿街吗?曾在港任职大学讲师、充满好奇心的她颇有兴趣研究这些街道背后的历史。
在香港时,自2007年创办C&G Artpartment,张嘉莉和阿金也秉持着艺术融入社区的理念,深入香港社区探究文化故事。在林林种种的英国街道中,她优先选了“夏悫道”作为研究的起点,“在香港的夏悫道是我们吃最多催泪烟的地方,也是启动了整个雨伞占领运动的开始,于是在那里引发了旺角和铜锣湾的占领区,我想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占领区里面,除了政治上的争取凝聚我们之外,就是看到很多很有创意和自发的社区组织的事情发生。而来到英国,我也感受到一样的社区街坊组织的力量,再深入跟他们访问得知,原来Sheffield的Harcourt Road也是他们一个全国性的民主运动的开始。”
张嘉莉讲述,直接凝聚到Harcourt Road街坊的事件是1990年,在1987年到1990年期间,当时英国政府倡议征人头税,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地很多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都要征人头税,不同地区形成了反对人头税的小组,去抵抗这个不公义的运动,在谢菲尔德地区的街坊也有着他们独特的故事,于是她就以此为背景找到当地街坊采访,做口述历史的纪录。她分享:“当时他们真的成功争取到,在这个社会运动中,有很多共同进退和有默契的街坊朋友,这个情怀和香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