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告:全球犀牛数量略回升 盗猎威胁仍存
The Epoch Times
国际犀牛基金会的一份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野生犀牛数量比前一年略有回升,不过保护野生犀牛的任务依然艰巨,偷猎仍是它们面临的头号威胁。
目前世界上仅存5种犀牛,分别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白犀牛、黑犀牛,以及生活在亚洲大陆的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
国际犀牛基金会(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简称IRF)于9月22日(世界犀牛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野生犀牛数量估计接近2.8万头,相比2022年有所增长,但仍远低于20世纪初期的约50万头。
具体说来,白犀牛数量从2022年的15,942头上升至17,464头;黑犀牛和印度犀(又称独角犀、大独角犀)的数量分别为6421头和4014头,均与2022年大致持平;爪哇犀的数量估测约为50头,而苏门答腊犀的数量估算为34至47头。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保护野生犀牛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印度官方数据显示,由于持续的保护工作和有效的反盗猎措施,印度犀的数量在过去40年里增长了近3倍,即从40年前的1500头增加至如今的超过4000头。
在1960年代,这种以单只角和“自带天然铠甲”而闻名的珍稀动物仅剩下600头,一度濒临灭绝。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frica Wildlife Foundation)物种保护副总裁菲利普‧穆鲁蒂(Philip Muruthi)表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增加犀牛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报告中说,由于肯尼亚当局将野生犀牛引入自然保护区内并加以特殊保护,该国境内的犀牛数量也出现了显著回升,从1986年的380头增加到去年的1,000头。
尽管新报告显示白犀牛的总体数量有所回升,但作为亚种之一的北方白犀牛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全世界仅存两头北方白犀牛,且均为雌性,正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研究人员正尝试利用之前保存的北方白犀牛体外受精胚胎,从其它种类的犀牛中选出合适的代孕个体,以期挽救这一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