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些鸟类不会飞行?
The Epoch Times
一说到鸟类,人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飞行,但事实上,有些鸟类不会飞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鹅。但既然这些鸟类被归类为鸟类,为什么它们不会飞呢?
据生活科学(Live Science)网站报导,有大约60种鸟类(不到所有鸟类的1%)不会飞,其中包括鸵鸟、企鹅和几维鸟(kiwi,又称奇异鸟)。这些鸟类已经失去了祖先原有的飞行能力,转而适应陆地或水中的生活。
对于躲避掠食者与长途旅行寻找食物和有利的生活条件而言,飞行能力特别有用。然而,飞行需要大量的能量——鸟类每天消耗的能量比同等大小的哺乳类动物多了大约75%。
美国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生物学副教授莱特(Natalie Wright)以电子邮件告诉该网站说,如果鸟类不需要飞行,而能把精力投资到其他地方,它们就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莱特与同事于2016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栖息在岛屿上的鸟类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掠食者,对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也比较少,所以往往会演变为不会飞行。
莱特说:“对许多种类的鸟类来说,当它们生活在没有掠食者的岛屿上,而且不需要迁徙或长途旅行时,飞行的成本就超过了收益。”
在演变为不会飞行的过程中,鸟类的身体也会发生改变。比如说,它们胸部的飞行肌肉萎缩,胸骨及龙骨脊(飞行肌肉附着处)也变得比较小,还有双腿变得比较长、比较坚固,以适应陆地的生活方式。
有些鸟类虽然失去飞行能力,但发展出游泳能力。举例来说,企鹅保留了飞行肌肉和龙骨脊,但改用于游泳。南非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鸟类学名誉教授瑞安(Peter Ryan)形容说:“它们用翅膀在水下飞行。”
瑞安说,对于长期不会飞的鸟类来说,飞行所需的又长又硬的羽毛也会消失。而像几维鸟这样的鸟类,它们的羽毛失去了小羽枝(通常可以使其保持空气动力的微小钩状结构),这使羽毛看起来更蓬松、像毛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