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天文学家在超新星残骸中找线索 如太空考古
The Epoch Times
藉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针对一颗死亡恒星的残骸所收集的资料,天文学家找到了该恒星爆炸的线索,犹如进行太空中的考古。
据NASA网站3月27日报导,人们常认为考古工作发生在地球的丛林深处或古代金字塔内部。然而,一个天文学家团队证明,他们可以利用恒星与其留下的残骸在太空中进行特殊的考古。
该团队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研究了一颗恒星爆炸后留下的遗迹。这项“超新星考古”发现了有关一颗自爆恒星的重要线索。这颗恒星可能在超过100万年前发生爆炸。
如今,这个名为GRO J1655-40的恒星系统包含一颗质量约为太阳一半的恒星,还有一个质量接近太阳7倍的黑洞。
GRO J1655-40系统最初含有两颗闪亮的恒星。其中一颗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在烧完所有核燃料之后爆炸,然后形成超新星。正如艺术家的概念图(置顶图)所示,爆炸产生的恒星碎片随后如雨点般落到其周围轨道上的伴星上。
随着这颗爆炸恒星的外层逐渐脱离,其中一些物质撞击邻近的伴星,而剩余部分自行坍缩,形成了现今存在的黑洞。
由于这个系统的能量因重力波的产生而逐渐流失,黑洞与其伴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当距离变得足够小时,黑洞以其强大的引力开始从其伴星中吸出物质,包括爆炸的恒星最初沉积的一些物质。
虽然大部分物质被吸入黑洞中,但仍有少量物质落入围绕黑洞运行的圆盘中。经由强大磁场的作用和圆盘的摩擦,这些物质被以强风的形式送入星际空间。
天文学家团队于2005年使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了GRO J1655-40系统,并藉由该天文台取得的数据进行考古。
More Related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