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GDP可以准确衡量经济现实吗?
The Epoch Times
要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依赖于一个名为“国内生产总值”(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的常用统计数据。GDP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使用这种统计方法的前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而是它们的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重要的是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由于消费支出是总体需求的最大部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消费需求是经济中的关键生产要素。由于商品供应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个框架忽略了最终商品出现之前的各个生产阶段。
GDP的使用假定商品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实世界中,仅有对商品的需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先行维持手段。换而言之,必须有最终消费品和服务来维持个人在各个生产阶段的生活。这就需要实际储蓄。就未来的经济增长而言,储蓄是决定性因素。如果经济增长需要特定的基础设施,但却没有足够的前期储蓄来支撑资本发展期,那么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
GDP的使用给人的印象就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这些活动之外的另一个东西,即“经济”(economy)。然而,所谓的“经济”在任何阶段都没有独立于个人的生命。事实上,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能告诉我们,在某个特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是财富创造还是资本消费的反映。通过汇总最终产品和服务,政府统计人员通过GDP统计数字将虚构的“经济”具体化。
除此之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也存在严重问题。毫无疑问,要计算总量,必须将多个项目加总在一起,但这些项目必须有共同的单位。然而,将冰箱、汽车和衬衫相加以获得最终商品的总额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对实际产出总量进行有意义的定义,显然也就无法对其进行量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了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支出,再除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average price)。这样做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假设有两笔交易。在第一笔交易中,一台电视机兑换1000美元;在第二笔交易中,一件衬衫兑换40美元。第一笔交易的价格为1000美元/1台电视机;而第二次交易的价格是40美元/1件衬衫。为了计算“平均价格”,我们必须将这两个比率相加再除以2。然而1000美元/1台电视机无法与40美元/1件衬衫相加,这就意味着无法确定“平均价格”。
无论采用哪种复杂的方法来计算“平均价格”,都无法绕过一个基本问题,即无法确定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因此,政府统计人员计算的各种价格指数只是任意的数字。如果平均物价指数(price deflators)毫无意义,那么实际GDP统计也就毫无意义了。
就连政府统计人员也承认,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来自美国商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属下的经济分析局(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简称BEA)的经济专家J‧史蒂文‧兰德费尔德(J. Steven Landefeld)和罗伯特‧P‧帕克(Robert P. Parker)就认为:
尤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实际GDP是一个分析概念。尽管名称如此,然而实际GDP并不是“真实的”,因为它甚至在原则上都不能被直接观察或收集,就像当前美元GDP原则上不能作为经济中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支出总和被观察或收集一样。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原则上是可以收集的,然而它们无法相加得出经济中“水果”产出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