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發展難點/碳排交易未普及 地熱產能坐冷板
Ta Kung Pao
圖:亞洲開發銀行調研陝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地熱項目。\受訪者供圖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莊嚴承諾充分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成為最熱的話題之一,同時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用30年完成歐美發達國家經歷了50年到70年才達成的目標,可謂是壓力巨大、困難重重。新能源行業的從業者劉洪濤表示,要想讓地熱能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大放異彩,還應加快建設和擴展全國用能權、排放權的交易市場,通過碳匯交易等多種方式,解決企業資金來源單一等問題。大公報記者 李陽波
「碳達峰、碳中和既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體現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價值方向。作為一名新能源行業的從業者,我倍感振奮和鼓舞。」1985年出生的劉洪濤博士,多年來一直往來於北京、河北、河南、陝西等北方地區,長期從事能源消費、低碳發展等領域的研究,以及以地熱能為主的清潔能源開發。在他看來,要如期實現目標任務,除了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更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所面臨的艱巨挑戰。「要想讓地熱能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大放異彩,規劃滯後、技術推廣難、資金來源單一,這些都是首先要去直面和解決的。」
劉洪濤傾力推廣的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技術,主要是利用地下2000米至3000米深處地熱能,向城市供能,具有不燒煤、不燒氣、不抽水、零排放的特點。「我們參與建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項目,就是利用中深層地熱能,為159萬平方米建築提供冬季供熱、夏季供冷及全年生活熱水的綜合供能服務,深受認可和歡迎。」 據劉洪濤介紹,截至目前,他們公司在陝西西咸新區和河南鄭東新區兩地,已推廣應用中深層和淺層地埋管供熱供冷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一個供暖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萬噸,減少使用標準煤32萬噸,相當於種植712萬棵樹的全年生態補償量,節能減排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