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介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柏南克、戴蒙和戴布维格](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11/id13870142-GettyImages-1243863101--600x359.jpeg)
评介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柏南克、戴蒙和戴布维格
The Epoch Times
2003年7月7日去世的金德伯格,从历史观念阐释西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整治之道,对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及美国挥之不去债务危机,更有详细的解说。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三位学者对于“银行和金融危机”(banks and financial crises)研究成果,对于降低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风险有所贡献。19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恐慌,使世界经济瘫痪多年,产生巨大的灾难,今年获奖者的研究,提供了我们更好地应对随后的金融危机。他们已证明了防止银行大范围倒闭的重要性,对于规范金融市场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阴影笼罩全球的现时,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认为接地气、合乎时宜,呼应了当前的经济现况,获奖者实至名归。不过,也有不认同的声音传出,究竟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灵丹妙药或是包着糖衣的毒药?或者只是纸上谈兵?在介绍这三位得奖者之后,再来做论评。
宾・柏南克(Ben S. Bernanke)于1953年12月13日出生在美国乔治亚州的奥古斯塔(Augusta)犹太家庭,成长于南卡罗来纳州的狄龙(Dillon)。父亲是药剂师和兼职剧院经理,母亲是小学老师。柏南克小时候曾从外祖父学习希伯来语,年轻时在家乡的一间餐馆当服务员,在家乡狄龙高中毕业后,1971年进哈佛大学,197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转读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79年得到经济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是“长期承诺、动态最适和景气循环”(Long-Term Commitments, Dynamic Optimiz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论文指导教授是以色列银行未来的行长史丹利・费雪(Stanley Fischer),五位口试委员都是赫赫有名的学者,包括MIT的欧文・伯恩斯坦(Irwin S. Bernstien)、路迪格・东布希(Rüdiger Dornbusch)、罗伯・梭罗(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Peter Diamond,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哈佛大学的戴尔・乔根逊(Dale Jorgenson)教授。
1979年拿到博士学位后,柏南克随即赴史丹佛大学商学院任教,直到1985年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期间也曾担任纽约大学客座教授。1985年柏南克全家搬到纽泽西州的蒙哥马利镇,他在该镇学区担任了六年的教育委员会成员。柏南克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的终身教授,1996年至2002年9月还担任该系系主任。他于2005年7月1日辞掉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全心担任政府公职。
从2002年到2005年,柏南克担任联邦准备会理事会成员,他当官的第一次演讲,主题是“通货紧缩:确保它不会在这里发生”,他概述了所谓的“柏南克主义”(Bernanke Doctrine)。2004年2月20日,柏南克再发表讲话,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温和平稳’(the Great Moderation)的新时代,当今的总体经济政策减低了景气循环,以至于景气循环已不再是经济学的中心课题。”
2005年6月,柏南克被任命为小布希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辞去联准会职务。此一任命被认为是测试柏南克是否可接替葛林斯潘(Greenspan)担任联准会主席,葛林斯潘的任期到2006年1月止。
2006年2月1日,柏南克开始了为期14年的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成员和8年的联准会主席(2006年至2014年)。由于担任主席,也理所当然是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负责监督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柏南克还担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联准会的主要货币政策制定机构。
柏南克担任联准会主席的头几个月与媒体沟通困难,他倡言要比葛林斯潘更透明的政策和更清晰的声明。但他不得不放弃他最初提出更明确通货膨胀目标的想法,因为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影响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