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川普贺锦丽总统竞选辩论 在美华人这么说
The Epoch Times
美国总统大选,前总统川普(特朗普)与副总统贺锦丽9月10日晚间的首场辩论,由7个电视频道转播,吸引5,750万名观众收看。许多美国各地的华人也都紧盯着电视直播,同步关心美国政坛的发展。大纪元采访多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华人以及评论员,以下是我们的采访报导:
综合路透社与法新社报导,美东9月10日晚间的总统大选辩论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Donald Trump)首次同台较劲,收视人数超过6月拜登与川普辩论时的约5,100万人。
不过,在传统电视观众流失之际,这个数字并未反映线上收看人数,因为现在线上观看越来越受年轻族群的欢迎。
美国时事评论员林晓旭首先谈到,整场辩论可见,贺锦丽团队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每个问题的措辞回答似乎是有经过仔细推敲过;川普可能前几日仍忙碌于竞选集会,所以没有潜心准备这次的辩论。
在辩论场上的表现,林晓旭认为川普前半场表现还算冷静,但当贺锦丽在后半场,特别是提到Jan6事件后,占据一定主动性,川普则处于被动防御,有时也会被刺激得过于急促回应。
“很可惜,整场川普并没有具体列出自己的政绩,突出自己的执政、外交和商业有效率运作和管理的经验。也没能聚焦贺锦丽在加州和作为参议员的从政纪录,而是把拜登的一些政策问题都扣到贺锦丽头上。”林晓旭认为,川普有回应失焦的问题,让贺锦丽得以轻松摆脱攻击。
他说,“针对critical race theory(批判种族理论),针对小政府,针对变性男参与女性运动竞赛等问题,川普都没有做陈述,而是被主持人的提问所困扰,纠结在堕胎问题的决策权归属等问题上,没能突出他作为保守阵营的代表人物的定位。”
此外,林晓旭说:“川普把贺锦丽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没能具体阐述贺锦丽哪一项政策体现了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特点。”
同样也是时事评论员的秦鹏对大纪元表示,整场辩论看来,显见贺锦丽做了充分的集中强化训练,反应敏捷、举止大方。而且还擅长用表情对川普的观点表示不同意见,她的表现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