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立院《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法影响 专家分析](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5/02/id14431013-2502052240002378-700x359.jpg)
台立院《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法影响 专家分析
The Epoch Times
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5日晚上共同举办座谈会,就中华民国立法院《财政收支划分法》三读通过后,将对台湾有何影响相关议题,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主持人、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胡博砚表示,《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修正将对地方自治、地方财政和地方政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持续关注。
台湾智库民调与舆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去年底立法院通过《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案,牵动台湾整体财政分配机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次修法原意在于缩小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落差,改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然而实际执行层面仍存在诸多疑虑,可能引发更多争议。
郭玫岑表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财政收入来源不同,修法后可能导致都会区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较弱的县市则可能获得超过实际需求的资源。这样的调整若无周延配套,不仅可能加剧地方间竞争,也恐造成资源使用低效或不当分配的风险。
此外,她说,财政分配的公平性不能单靠《财划法》调整来解决,应同步检讨地方行政权责,避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相互推诿责任,影响施政效率。
郭玫岑引用民调数据,说明社会各界对修法意见高度分歧,显示共识不足,需要更多沟通。她强调,《财划法》的修正关乎台湾财政制度长远发展,应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政策真正促进地方财政健全发展。她也呼吁青年世代积极关注地方财政透明度与资源运用效率,透过社会监督,推动财政制度更公平更永续。
南投县议员沈夙峥分析,新制《财划法》虽然表面上经费增加,但新制计算以事业营业额、人口指标为主,非常不利于偏乡县市。加上中央财源下降,未来计划型补助将大幅调高地方配合款占比,将由县府大量负担,长远来看,新制《财划法》会扩大城乡差距和都市磁吸效应。
沈夙峥表示,“为强化福利和建设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公民关注地方议题,让议会更透明,提升地方经费运用的素质和纪律”。
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陈志玮解释,财政收支划分是资源分配的议题,必须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思考如何福国利民。财政收支划分法应和地方制度法、地方税法通则,甚至是行政区划法的未来发展一起考量,并加强地方议会的监督力道,提升区域治理的总体施政成果,而外部监督则有赖审计机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