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掏空财政 地方政府频出怪招筹钱惹议
The Epoch Times
过去三年中共极端的“清零政策”掏空了地方财政,政府债台高筑,面临违约风险。为筹集资金,地方政府使出各种怪招,但专家认为,这无法实质性解决债务问题。
根据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预算报告,中国各省份2022年仅在疫情防控方面,就至少花费了3520亿元人民币(约合506.9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中央为刺激经济而实施减税政策,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此外,中央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打压造成了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危机,这也打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土地销售有关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份额约为40%。但2022年的土地销售收入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支出大幅增加、收入骤减的局面使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为填补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举债。
到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35万亿元人民币(5.04万亿美元)的债务,高于前一年的30.5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的省级债务负担要比欧洲经济大国德国的GDP总量还要多出约20%。
初步估计表明,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下滑至3%,是1976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卫报》报导,研究机构策纬咨询(Trivium China)的分析师孙文烨(Wenye Sun,音译)说,地方政府债务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大麻烦”。
孙文烨说,存在真正的风险,即更多低级别政府将出现债务违约。
“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将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积累的隐性债务,可能会使总债务负担增加一倍以上。智库MacroPolo负责中国经济的研究员宋厚泽(Houze Song)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持有的债务已经超过了GDP的70%。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