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学到的历史哪些是假的(16)
The Epoch Times
或许有人会说,林彪是典型的两面派,表面上把毛捧到了天上,背地里却十分轻视鄙夷毛;林彪之所以把毛推上神坛,只是为了利用毛。事实确实如此。
那么,林彪到底是不是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和谋害伟大领袖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呢?
在中共党内,林彪虽以战功著称,但论资历、地位和能力,他都算不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1959年以后,林彪之所以能在政治舞台上迅速崛起,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他对毛泽东的大力吹捧和亦步亦趋。
1949年至1959年,林彪虽然顶着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头衔,1955年授军衔时又被列为十大元帅的第三位,但却一直没担任什么有实权的重要职务。不过“隐退”中的他却始终在琢磨毛泽东的心理。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抓住毛泽东打击彭德怀的机会全力支持毛,从而重新获得了毛的信任,掌握了主管军队工作的大权。
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造成了中国有史以来一场最大的持续了三年的饥荒,三、四千万人的无辜死亡,使下至老百姓,上至高级官员怨声载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在北京召开了地县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的工作失误受到了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共高级干部的非议,特别是刘少奇在大会上的口头发言,不论其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把矛头指向了毛泽东,对毛发动的“大跃进”做了严厉的批评,迫使毛不得不在大会做了自我批评。然而,在刘少奇讲过话之后,深谙毛泽东心理和此时处境的林彪却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言,理直气壮地为毛开脱和辩护。
他说,“我们党所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人民的创造,党的创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采取这条路线,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需要多、需要快、需要好、需要省的,是能够多、能够快、能够好、能够省的。我们需要鼓足干劲,能够鼓足干劲;需要力争上游,能够力争上游。我们不能有相反的做法,不鼓足干劲的做法,不争上游的做法,少慢差费的做法……这几年我们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缺点,不是总路线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中间的毛病。”“我感觉到,我们同志对待许多问题,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按照林彪的这种说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不是中共实践毛泽东盲目跃进的超高速发展战略的结果,而是人们从“左”的方面理解贯彻毛泽东的主张和思想的结果。
在刘少奇对毛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是林彪力排众议,站出来为他讲了话,这自然使毛产生了一种患难逢知己的感觉。因此,林彪的这个讲话得到了毛的充分肯定,是“七千人大会”上唯一被毛称赞为讲得“很好”的发言。1962年3月20日,毛泽东再一次看了林彪的讲话之后,批示田家英、罗瑞卿:“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
继“七千人大会”挺身为毛解围之后,林彪又率先在军队中对毛泽东大搞造神运动。1964年5月,他在军队“创造性”地出版了《毛主席语录》,说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的动力,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林彪的这些动作使毛泽东飘飘然起来。1965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蚌埠同中共安徽省委领导谈话时,找人拿出一本《毛主席语录》给大家看,说,这个本子不错。这本书共有23章,够了,比孔夫子的著作还多,老子的文章也只有5000字,还没有这个本子这么多。马恩列斯文章太长,我主张写短文章。当安徽省委领导表示群众很欢迎这本书,最好一个生产队发一本时,毛泽东说,好嘛,向中央办公厅要,提不通,到下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提。
林彪更是毛泽东赖以发动“文革”的主要依靠。“文革”中,举着“红宝书”紧随毛泽东身旁的镜头几乎成了林彪“忠心耿耿”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