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蓝绿之外 第三势力的生存之道](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4/09/id14324252-2409041304542378-700x359.jpg)
分析:台湾蓝绿之外 第三势力的生存之道
The Epoch Times
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4日共同举办座谈会,就“蓝绿之外?台湾第三势力的生存之道”,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主持人、同时身兼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开场时表示,大家常在问台湾政治除蓝绿外,是否还有第三势力生存的空间?事实上身为多元民主的国家,除统独议题外,台湾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政党政治议题,包括社会分歧、民主选举的游戏规则,以及小党的运作空间与生存方式。
董思齐指出,若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史来看,青年是引领第三势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台湾是多元民主的社会,期许青年世代可以在参与台湾民主深化过程的同时,勇于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具体的政治行动与影响力,一同为青年世代来发声。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俐甫从1919年的日治时代开始追溯台湾的政党政治历史,包括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地方自治联盟参与的1930年代地方选举,都是台湾的政治启蒙经验。可惜国民政府来台后,台湾人的政治参与又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响而沈寂下来。
陈俐甫进一步介绍,在民进党成立,最先成立的第三势力其实是建国党,建国党如其名是主张建国的本土派,但他们也是“第一个发展失败的第三势力”,远早于从国民党分裂出来的新党。
陈俐甫观察,台湾的政党经验受到国民党的独裁对抗影响,发展出非黑即白、强调党的意志的“刚性政党”,目前台湾的两大党都是属于刚性政党,但民众期待的却是美国的自由政治与开放的政党,因此产生冲突。
前亲民党发言人吴崑玉直言,台湾绝对有第三势力政党的空间,即使在威权时代,每个城市仍有20%的游离票,乡村地区也有10%左右,政党政治开放后,新党初战即有超过20%选票,亲民党则有超过30%,这就是“非蓝非绿”既有大党以外的政治能量。
对于台湾第三势力为什么发展得如此艰难呢?吴崑玉分析,第三势力在台湾的“零和”选制下争夺非常有限的资源,“第三势力的操盘手们太现实也太精明,没有思考长远的规划,只想着如何善用关键少数”。但他认为,第三势力要站得住脚,就必须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主张,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前立委周倪安表示,多元声音本来就是民主社会的常态,厌恶蓝绿的选民一直存在。如果没有合理的选制,让这股离散的力量得到转换,就会出现投机、不负责任的政党成为第三势力的代表。所以,选制一定要修正,让小党能跟大党一起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