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新趋势:双优时代覆盖面再度升级
Beijing Daily
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通过推行疫苗接种、加强血液筛查、规范诊疗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在慢乙肝防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稳步下降至约6%,其中 5 岁以下儿童中HBsAg流行率已降至 0.3%。近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已经有了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的慢乙肝治疗方案,扩大治疗人群势在必行。 “中国目前有7500万慢乙肝患者每天都在与乙肝病毒抗争。如果感染乙肝病毒后长期得不到治疗,就会逐步导致肝纤维化,久而久之进展为肝硬化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解释,慢乙肝患者的5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2%-25%,5年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20%-23%。
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具体目标包括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等,以及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侯金林教授提出,“我们希望在国家大力推行筛查,扩大治疗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能主动寻求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
侯金林教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核心在于优化治疗策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范围。如今对于大多数慢乙肝患者来说,无论ALT(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均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侯金林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慢乙肝治疗正朝向“全治”前进,其核心在于提升治疗覆盖率、降低疾病相关死亡率,这是应对病毒性肝炎防控挑战的关键策略。
“随着药物安全性的数据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是比较安全的。”侯金林教授进一步表示,“以前的抗病毒治疗就像‘雪中送炭’,只治疗那些最严重的最急迫的人群;现在,我们进入了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双优的时代,要做的便是‘锦上添花’,通过尽早接受治疗,让慢乙肝病情不再进展,让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慢乙肝防治力度,优化临床诊疗路径成为新的抓手。侯金林教授介绍,医院应发挥中心枢纽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院内数据库,规范管理潜在慢乙肝患者,形成诊断、治疗、管理的闭环。同时,医院也要与社区紧密协作,推动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全流程覆盖,实现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我们正积极探索病毒性肝炎院内转诊模式,以解决慢乙肝患者的高漏诊率和低就诊率,提高治疗率,做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终身管理。通过加强非感染科医护人员的教育和联动,在非感染科发现潜在的慢乙肝患者,大幅提高了 HBsAg 阳性人群的确诊和转诊率。”
“乙肝筛查非常重要,成人一生中至少应接受1次乙肝筛查。”侯金林教授最后特别提醒,如果为阴性,应尽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而如果为阳性,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近日,门头沟区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确定“2+10+N”营商环境改革体系。该体系聚焦公共营商环境与垂直营商环境“双核驱动”,围绕市场、法治、政务、人才、生活服务等10大核心维度,配套N项专项政策与创新举措,持续构建系统性、精准化、全链条的区域营商环境生态。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近年来,门头沟区以“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和“营商环境建设年”为抓手,聚焦公共营商环境和垂直营商环境的提升,实施打造首都营商环境“新高地”三年行动,发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1+4”行动方案,推出全市首个政务服务AI咨询平台“门小政”以及“京西法律智谷”“双承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金融超市”等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速度、温度、安全度、便利度和发展度不断优化,使门头沟区拥有城区的位置、郊区的成本、新区的机遇、景区的环境、老区的热情“五大优势”更加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