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行”生动实践面对面⑤|中国农业大学:平凡处绽放着文化守望者的光华
Beijing Daily
“我要是早知道你这么辛苦地写书,一定多做点好吃的给你补补脑子!”在讲述爱人孟宪利致力于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长城文化的动人故事时,宣讲员徐兰凤一席调侃,引发现场会心一笑,也饱含深情。4月9日下午,“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有关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在校师生共400余人现场聆听,反响热烈。
宣讲现场
在报告会上,6位宣讲员依次登台,用真挚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对文化传承与赓续的坚守与担当。
李克文为了不让平谷调大鼓这个民间技艺失传,刻苦学习鼓曲技艺,从入门学习,到终于获得鼓曲业内认可,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非遗传承人”。
颐和园“扫地僧”张旭,作为保洁员刻苦学习、工作的同时,变身文化网红,宣传介绍颐和园历史文化,用扫帚清扫自然环境,以脚步丈量文化遗产。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讲述了自己不忘传承的责任,深入校园,给同学们讲述运河两岸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故事。

2025年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以“我们的能源,我们的地球”为主题,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变革中,两轮电动车行业作为城市短途出行的减碳主力,成为推动绿色出行、重构能源体系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3.5亿人在使用两轮电动车这样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每年节约碳排放近2000多万吨。 电动两轮车的普及,不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更是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8日,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突破300万辆,累计有330万名消费者申请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补贴22.7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既是广大消费者对降低出行成本的迫切需求,也是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高度认同。

为推动辖区物业协同发展,搭建互助交流平台,2025年4月17日上午,朝阳门街道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共筑家园·协力同行”物业大家谈活动。辖区内物业项目经理、社区负责物业工作的社工等近30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朝阳门地区十年物业管理经验、平台建设规划及未来协作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辖区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活动开场,社区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了本次“共筑家园·协力同行”物业大家谈活动的背景与目标,旨在搭建物业企业与社区工作者的交流平台,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随后,通合社工中心的老师深入解读了“物业联动平台”的“互鉴”“互助”“共塑”三大核心功能,强调其为物业企业常态化交流合作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