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小队,喊你来春耕——清水学校第三届春耕节
Beijing Daily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4月23日,清水镇联合清水学校在清水花谷举办第三届春耕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的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区教委主任曹彦彦、镇长胡新宇等领导出席活动,见证城乡学子在劳动实践中碰撞智慧火花。
活动现场,来自清水学校的两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科技学习成果——智能物联网浇花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精准节水,还可以远程操控,实现了科技与生活养护无缝对接。十支混编的“春耕生产小队”打破城乡界限,在田地里开展了一场农耕的深度实践。城区学子带来实验室培育的玉米种子,与山区传统品种同地播种;土壤检测小组通过科学分析指导种植规划,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轮作原理”的深层含义。在地膜对比、滴灌改良等区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场设计了“地膜热效应趋势观测记录表”,动手模拟改进滴灌方案,城乡思维的碰撞,让简单的灌溉对比变成了真实的工程实践。
“城乡教育互补在田间得到完美诠释。”清水学校校长王辉指出,活动不仅培养劳动技能,更通过混编分组促进跨校交流。两个小时的耕作后,学生们在“田间报告厅”分享实践感悟,从翻土遇石的协作突破到作物生长的科学认知,朴素的劳动体悟赢得阵阵掌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寄语学子,希望大家将活动中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生态环保理念,转化为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的持久动力,让劳动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本次实践活动一堂鲜活的劳动育人课,通过“手拉手”混编劳作、科技创新应用等形式,学生们在翻土破难中展现出直面挑战的勇气,于农作观察里收获对自然的敬畏与科学的认知,从团队协作中体悟到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劳动育人提供了生动范本。随着开耕锣声渐远,这场浸润泥土芬芳的教育实践,已在城乡少年心田播下协作与创新的种子。这些沾满泥土的成长故事,正是新时代少年应有的实践底色。
下一步,清水镇与清水学校将持续深化城乡教育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四季劳动课程”体系,联合更多城区学校共建“生态农耕实验室”,开发土壤改良、气候观测等研学课题,让山区学生教授传统农艺,城区学子分享科创经验,形成双向赋能的教育生态,让劳动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生动教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