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经济画风突变 提振股市能否让经济走出“负反馈循环”
BBC
央行推出了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刺激工具,这与中国过去施政风格截然不同,此前中国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基础设施或者补贴制造业,而极力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9月24日至今,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密集、意外。
密集在于,从央行、证监会、住建部,再到发改委、财政部,接连召开发布会,用一连串的刺激政策,不断打消民众的疑虑,直至股市开启连涨模式,成交量连续打破纪录,一扫三年阴霾。
意外的一个例子是,央行推出了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刺激工具,允许银行贷款给企业,用以回购自己的股票,这与中国过去施政风格截然不同,此前中国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基础设施或者补贴制造业,而极力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转变?这段跌宕起伏的时期里,股市经历连涨,又迎来几次大幅下跌,那么救股市真的能救经济吗?
撬动股市新工具
这一轮牛市开启于9月24日。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它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以所持债券、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用于投资股票,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另一工具是专项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
潘功胜还补充说,“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后面还可以再来5000亿,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股票增持再贷款用得好,也可以“再来3000亿,甚至再搞第三个3000亿。”
超常规的政策,再加上超常规的表态,让知名华尔街大佬大卫·泰珀(David Tepper)面对镜头说:“对那个地方(中国)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被问及他会买什么时,他回答说:“所有东西,所有,东西(Everything, every, thing)。”
“在我看来,此举标志着迈出了一大步,也是政策立场的一个潜在转折点。”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向BBC中文表示,纵观过去一年多的事态发展,不难发现这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也不是思想上的突然转变。
宋林进一步解释称,在新冠疫情下,人们在避免经济泡沫、通胀失控与支持经济走出疫情影响之间争论不休。随着全球通胀开始回落,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大多时候低于预期,这场辩论的势头明显转向了支持经济增长的方向。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中文表示,经济持续下滑、信心不足、资产价格低迷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它们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而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高领导人的底线。
“我还认为,与前几年相比,决策者(变得)更愿意与市场和社会接触,倾听他们的反馈。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新的意见,帮助他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徐天辰补充。
这轮股市上涨之前,中国政府的刺激目标一直是楼市,但直到今年五月出台被称作“三支箭”的强力刺激,经济数据依然没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