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报告2024:承诺公屋轮候缩短至四年半及“简朴房”取代㓥房,16万人才携親抵港
BBC
香港于2022年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今年“高才通”覆盖大学增加13间,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2024年10月16日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10月16日)发表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报告封面继续沿用绿色,李家超指是代表政策的连续性与关联性,并且突显香港正迈向“由治及兴”。他又称,今年的施政报告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多项主要是跟民生、经济相关的政策。
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李家超确认会于2024年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今年三月,23条完成立法,李家超于发表演辞开首强调香港今年已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并形容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与《香港国安法》是“浑然一体、兼容互补”。
在演辞的结语中,李家超两度提及“唱衰论”,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重夺世界第三,粉碎了各种“唱衰论”。”
今年有关国家安全及爱国教育部分的政策主要延续前一份施政报告的方针与工作。历时约两小时的演辞主要集中于发展、民主、经济等议题。李家超还宣布成立多个新的工作组,包括“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以及“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
“高才通”首期签证延至三年
延续李家超过去两份施政报告,“抢人才”仍然是其中一个重点。
李家超称,自政府于2022年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预计未来五年各行业人力短缺约有18万人,政府会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包括更新人才清单、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加入13间海内外顶尖大学至198间,并将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
另一方面,李家超称要为香港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包括争取举办国际教育会议及展览,推动本港专上院校提升与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于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并且透过奖学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到香港升学。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告诉BBC中文,李家超任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并没有太多新的措施与政策,“在宏观政策上港府面对局限,要看北京。”三年的施政报告中,都有提到香港目前是处于“由治及兴”的状态,反映港府需要处理如何振兴香港的工作,“现实需要,所以要做很多民生、经济方面的工作,大环境、中外关系那些是港府处理不到的东西。”对于李家超于演辞上两度提及并反驳“唱衰论”,他指那反映了现届官员如何面对不同意见的态度。
用“简朴房”替代㓥房
香港的房屋问题一直是多届政府的重要施政方针,李家超于去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以10个月时间作深入调研。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指未来将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㓥房)的出租制度,合标单位将名为“简朴房”。
政府建议“简朴房”的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不合规的“㓥房”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并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否则业主出租这些不合规的单位需要负上刑事责任。法例会设宽限期,期间不会就违法出租采取执法行动。另外,政府亦会为此设立登记制度,让已登记业主享有宽限期。
李家超在记者会上被问及㓥房改名叫“简朴房”是否换汤不换药时,表示不同劏房都不一致,绝大部分的㓥房环境不理想,但他亦指有不少居民反映住㓥房是因为交通及地点方便、便宜,需平衡不同居民需要。他指简朴房是平衡所有需要后用以取代劣质㓥房,亦需经过立法阶段,阶时会在立法会上有充分讨论。他指从立法到执行都可能要数年时间,登记期或需12至18个月,每个月处理8至9千户。
关注香港㓥房情况的民间组织“㓥房支援连线”对于政府没有提出任何安置政策表示失望,指安置措施是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若随后的执法行动没有相应措施,会导致基层的㓥房居民面对无家可归的风险,并且令到恶劣居住的问题更加隐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