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暂停购买国债 专家分析原因及影响
The Epoch Times
中共央行宣布暂停购买国债,称此举旨在“避免市场波动”。有专家认为这将对中国市场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中国经济正在持续下滑,川普(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美中对抗加剧会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共央行1月10日宣布,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央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
1月14日,中共央行货币司长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息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动,有时波动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他以30年期国债为例解释说,收益率一旦上行30个BP,二级市场对应的国债价格下跌幅度就会超过5%。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曾在几天内上行了大概20个基点,二级市场价格相应大幅下跌,一些投资国债的银行理财破净值,投资者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
按照邹澜的解释,央行停止购买国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对此,各界及专家给出各自不同解读。
《中国瞭望》刊文认为,“股市低迷”与“国债抢手”才是此举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低迷,央行不断降息,投资者预期未来发行的国债票面收益率会降低,因此导致此前发行的票面收益率较高的国债上涨。而国债上涨,收益率就会被摊薄,从而导致收益率下跌。
据FX168财经网报导,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离岸交易中跌至接近历史低点后,1月13日中共当局警告并且调整了资本管制,加大对人民币的支持力度。央行暂停购买政府债券,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债市的单边交易,这种交易给人民币带来下行压力。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央行宣布暂停在市场购买国债,表面上是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包括供需失衡加剧、流动性管理、资本外流、政策调整空间等问题。
黄大卫解释说,中共央行此次调整,首先是缓解债务市场压力,减少央行对债务干预,使市场恢复供需平衡;其次是稳定人民币汇率。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通过停止购买国债,稳定收益率,吸引国内外资金留在中国市场;再者,防范资产泡沫,避免过多资金聚集在国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