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流传奇】栋笃笑始祖黄子华 以幽默治愈香港
The Epoch Times
在香港演艺圈中,黄子华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1990年代起在香港流行的“栋笃笑”(stand-up comedy),黄子华就是开创者。这位香港影视界的传奇人物,横跨戏剧、电影、电台等领域,将幽默与社会观察融合,成为几代港人的共同记忆。
黄子华1960年出生于香港,自幼接受本地教育,由幼稚园至中学预科都在香港读书,后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修读工商管理,却因对哲学更感兴趣而转读哲学系。1984年,24岁的他带着成为演员的梦想回流香港,却历经多年沉浮,仅能在亚视当临时演员,他在接受一个专访时曾提到,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亚视做躺在地上的临时演员。也参加过幕前选角,但最后都没有入选。由于太渴望做演员,他在做港台教育节目《性本善》的编剧时,毛遂自荐做其中一集的主角,终于第一次尝到做男主角的滋味。在电台转过几份工之后,仍然无法圆梦,最后决定去商业电台做DJ。
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1990年,他自资举办首场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成功打响名堂。原本只打算尝试一次的栋笃笑,却因为意想不到的成功,成为他未来数十年的事业核心。
“栋笃笑”意译英文的“stand-up comedy”,又名脱口秀、独角喜剧等,这种源自西方的新表演艺术在1990年代引入香港时还没有翻译,港式译名正是黄子华的创意翻译,他也是首位以超过两小时的节目表演“栋笃笑”的演员,并亲手带领第二位栋笃笑人物张达明进入“栋笃舞台”。栋笃笑经过十多年发展,渐渐广为香港普遍观众所认识和接受。
黄子华的栋笃笑,从娱乐圈的内幕,到政治社会议题皆有涉猎。他在1992年的《跟住去边度》探讨移民潮,1997年的《秋前算账》则直指香港回归前的焦虑,甚至在2014年的《唔黐线 唔正常》中谈及雨伞运动等敏感议题。他以幽默为包装,剖析社会现象,成为港人情绪的出口。
回顾黄子华的栋笃笑,从早期讽刺娱乐圈,逐渐转向社会问题,特别是香港回归后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批判,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言论自由的宽松。他就算讲到“六四事件”,都能够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得到观众的热烈回应。
黄子华将栋笃笑和香港本地文化深度结合,成为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有人说,黄子华不是搞笑,而是幽默。幽默和搞笑有何分别?“搞笑”是短暂的娱乐,像是你看戏或看一段对话大笑,然后很快就忘记,而“幽默”则是包含了深度和反思。
他的风格不仅仅是搞笑,而是带有深度与反思。他的笑话并非单纯的逗乐,把生活中那些没什么人留意的现象重新演绎出来,而是让人从笑声中找到共鸣,甚至在笑过之后,产生更深的思考。这种独特的幽默,使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象征。
有句俗语叫做“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不知道算不算是在黄子华身上应验了?虽然黄子华在90年代凭借“栋笃笑”爆红,2000年拍剧集《男亲女爱》又大受欢迎,但他的演艺事业并不是都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