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整治消费环境欲扩内需 专家指走错方向
The Epoch Times
近年中国经济衰退、社会消费降级,在美中贸易战升级之际,北京当局昨天(19日)公布整治消费环境、以图扩大内需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到2027年要明显优化消费环境、支持消费升级等。专家直指当局走错方向,上述方案不但无效,还会沦为笑话。
中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与文旅部2月17日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于19日公布。
方案声称,到2027年,进行“消费供给提质、消费秩序优化、消费维权提效、消费环境共治、消费环境引领”五大行动,使“全国消费环境明显优化”。
方案还称要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展开企业品质管制能力评价,提升所谓“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并且强调创造更多消费场景,要“整治市场交易环境”,强化“消费纠纷源头解决”,以及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商业混淆、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等等。
“消费降级”是近三年中国网络热词,反映人们普遍因为经济不景气、收入减少而不愿消费。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报导,日本智库博报堂旗下的上海生活综合研究所今年1月22日发布的报告披露,8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陷入了“消费降级”,而与消费降级相关的中国社交媒体帖子从2023年到2024年大约增加了5倍。这份报告覆盖了3000名年龄在20至59岁、居住在中国的受访者。
近期消费降级现象更显突出。以旅游大省海南为例,该省海关今年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访问海南的购物者人数下降了15.9%,从2023年的675.6万人减少到568.3万人;2024年在当地购买免税商品的总金额为309.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下降了29.3%。
对于中共多部门发布的上述“整治消费环境”的三年方案,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在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下,单靠“优化消费环境”无法真正提振消费,因为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他表示,中国当前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包括内部问题: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危机、就业市场疲弱、企业信心不足、消费降级;外部挑战:美国川普政府可能加强关税战、全球产业链“去中(共)国化”、高科技封锁、外资撤离。在这种环境下,中共政府提出“优化消费环境”,能解决一些市场秩序问题,但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