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专栏】货币供应增长能带来经济增长?
The Epoch Times
大多数经济评论家认为,当一个经济体开始经历困难时期时,中央银行应通过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支持经济。他们的观点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助于加大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种思维方式中,经济活动是以货币的“循环流动”(circular flow)来呈现的。具体而言,一个人的支出成为另一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而另一个人的支出又成为这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因此,这些经济评论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减少支出,就会使另一些人的经济状况恶化;而反过来这些人也会减少他们的支出。
按照这种逻辑,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进入失控状态,中央银行应该介入并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填补私营部门支出方面的缺口。如果消费者个人口袋里的钱多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增加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由此推断,需求的增加将会加强供给,也就是促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他们认为,一旦货币循环流动得以恢复,一切都有可能恢复正常,经济也将重新实现健康增长。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创造者并不会生产所有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他们把生产的部分产品用于交换他人生产的产品。简而言之,就是以物换物。在进行交换之前,人们必须首先生产商品,生产必须先于消费。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产出能够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供给创造需求”(supply creates demand)。一个人能够生产的商品越多,他能够需求(即获取)的商品也就越多。换而言之,即使人们使用货币换取商品或服务,他们接受货币不是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货币可以让他们购买其它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如果不增加新的商品的生产,仅仅印钞就变成了人为地增加对现有商品的需求。
如此说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其实在于增加供应(即产出消费者所重视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货币的作用只是为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提供便利。从本质上来说,消费者最终是用其它商品和服务来支付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因此,为了能够购买商品,个人必须生产和交换其它有价值的商品。例如,面包师用他生产的面包换钱,但只是因为这些钱可以在当时或以后用来购买其它东西。如果他买了一双鞋子,他不是用钱来购买鞋子,而是用他生产的面包来买鞋。在这个例子当中,钱的作用是使面包师能够进行这种面包和鞋子的交换。
在一个自由的市场里面,消费和生产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的可能性很大。这就意味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有可能得到生产的充分支持。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人以财富交换财富(即以商品和服务交换其它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消费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和交换。
因此,在没有增加相应生产的情况下,任何增加消费的尝试都是不可行的,都会耗尽以前节省下来的生产,甚至可能会牺牲他人的利益。这就是中央银行货币通胀的作用。货币通胀产生了没有生产支持的新需求。这种需求一旦产生,就会破坏生产和现有的储蓄,就会反过来削弱资本的形成,抑制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在交换中有了付出,却一无所获。仅仅通过人为地进行货币膨胀来“刺激需求”,的确会刺激某些经济活动,但却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
也就是说,不是货币,而是生产和储蓄促成了资本投资,即对生产结构(通常是更好的工具和机械)的投资。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机械,就有可能提高生产力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这正是经济增长的意义所在。
因此,与许多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的是,通过通货膨胀来刺激更多的需求和消费,实际上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它通过破坏先前的生产、储蓄和投资,使得经济增长出现倒退。这将进一步削弱产生真正经济增长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