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20美元翘动旅馆——汪俊宇的杠杆投资学
The Epoch Times
口袋只剩20美元要怎么生活?1972年来到美国求学的汪俊宇,毕业后遇到经济不景气,在洛杉矶餐馆打工而误打误撞踏入旅馆业。
汪俊宇出生于1947年,在台湾就读大同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72年来到美国,进入底特律大学进修硕士学位。但当时底特律正值经济衰退,他毕业后工作仅半年,就因市场不景气被迫离开。
“那时候没什么选择,口袋里只剩20美元,根本没办法生活。”汪俊宇回忆,当时自己毫无办法,只好搬到加州,看能否找到新机会。
来到洛杉矶后,他一开始在餐馆当服务生,每天从早忙到晚,薪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活,但也因此认识了几位旅馆业的朋友,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汪俊宇从经纪人做起,开始帮助买卖旅馆。
1970年代,旅馆业是许多台美移民创业的热门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太多技术背景,既能让全家安身立命,还可透过勤奋经营获利。汪俊宇结识了很多台美人,并从客户身上学会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撬动最大收益”。
他回忆,当时帮客户谈成总价30万美元(下同)、头款10万的一笔生意,卖主同意用旅馆作抵押贷款取得20万。汪俊宇解释,“但这位客户其实没有10万,他找了一位合伙人投资一半,自己负责5万。”
问题是,这名客户连5万都拿不出来,怎么办?
客户找人借了1万,要求汪俊宇延迟收取1.5万佣金;然后将旅馆出租,拿到2.5万押金。客户等于完全零成本投资了一家旅馆。一年后,这名客户转手卖掉旅馆,净赚20万。
这笔生意让汪俊宇不仅收了佣金,还发现了“杠杆”的力量。随后,他凭借广结善缘、勤跑市场,很快在南加州的旅馆投资圈打响名号。累积资本后,汪俊宇开始购买、翻新、转手旅馆,进一步扩大事业版图。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