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新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彰顯\劉志明
Ta Kung Pao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昨日順利結束,截至昨日晚上九時,選舉委員會界別投票率高達九成八,多個功能組別的投票率也超過六成。儘管地區直選投票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上的選舉情況足以說明,新選制得到了港人的擁護和堅定支持。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在此次選舉中得到充分的彰顯。有理由相信,新一屆立法會將有力地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
廣泛代表性和包容性
香港民主制度發展了數十年之久,但空有其形,不僅不能成為凝聚共識、推動社會發展的制度保障,反而成為社會撕裂、民生凋敝的「病灶」。議會極端化、民粹化、政治化,伴隨而來的是民生、經濟和發展遭到嚴重破壞。當「拉布」、暴力橫行,民生經濟慘成犧牲品,如何能保障港人的利益?當「攬炒」、「港獨」主導議會,社會無法穩定、發展無從談起,這樣的制度,如何能維護港人利益?
此次選舉與以往所有的選舉都有着本質的不同,不僅僅是選區規模、投票制度的不同,更在於性質的不同。香港以往實行的選舉制度,最受詬病的是形式和過程遠大於實質與成果。選舉看似激烈非常,一些候選人的政綱寫得天花亂墜,競選承諾也說得無比漂亮,但往往選舉一過,一些政客就忙於挑撥分化、謀取私利甚至勾結外力,對選民的承諾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乃至於,竟然阻撓醫療養老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議案通過、意圖否決預算案及大型基建工程撥款,甚至乞求外國勢力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制裁」香港。
即便在過去兩年面臨疫暴夾擊、民生困頓的情況下,政府財政預算案推出1200億元逆周期措施利民紓困,仍然逃不過亂港分子的黑手。在一系列撥亂反正後,以往這種議會亂象,得到了有力的糾正。但要更好地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舊的制度仍然不足。新選舉制度正正是切中香港的問題核心,從制度上給予香港保障。
新的選舉制度將立法會議席分為三大板塊,組成結構得到優化,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均有代表參與立法機關,從而確保了政治參與的均衡度,也確保了利益兼顧。香港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經積累了許多矛盾,客觀上需要立法會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和各界別的不同利益,特別是在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平衡香港的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新選舉制度切合這一需要,更能反映民意,也更符合香港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