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解美國製造❶/關稅逼工廠回流 iPhone成本料漲90% 蘋果手機美國製造? 分析:不切實際幻想
Ta Kung Pao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日突然轉變態度,豁免對智能手機和電腦等進口消費電子產品徵收「對等關稅」。有分析指,特朗普此次豁免與美國科技公司蘋果有關。特朗普通過關稅政策迫使製造業回流美國,包括推動蘋果在美國本土製造iPhone。不過,分析人士指出,要打造「純美國製造」的iPhone幾乎是天方夜譚,售價要高達3000美元(約2.34萬港元),成本料飆升逾90%,當中還包括供應鏈重建、技術工人短缺和巨額資金投入等一系列難題,美國朝令夕改的政策也會阻礙企業投資,特朗普以關稅施壓,最終將無功而返。
大公報今起推出《拆解美國製造》系列,深入剖析製造業回流美國為何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敬請垂注。
供應鏈/錯綜複雜 難以重建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為其產品建造了龐大複雜的供應鏈。以iPhone為例,其內部的零部件來自40多個不同的國家及地區,其中最複雜最專業的零部件來自大約六地,絕大多數屬於亞洲地區,例如芯片處理器由中國台灣的台積電提供,顯示屏由LG或三星等韓國公司生產,電池來自中國,光學元件來自日本索尼,產品組裝則在中國和印度的工廠進行。
美國消費品公司Viahart行政總裁哈特近期撰文稱,美國的工業級供應鏈(特別是電子元件)嚴重不足。沒有零件供應,再高的關稅也難讓製造業回流,企業最終還是得進口零部件。即使iPhone可以在美國國內組裝,但大部分零件都來自全球各地,都有可能被特朗普政府徵收關稅。
杜克大學榮休教授格雷菲表示,在美國組裝iPhone唯一的現實途徑是重建供應鏈,將關鍵零部件生產的一部分轉移到更廣泛的北美地區,讓一些零部件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生產,甚至轉移到西歐。但如果美國組裝業務要在3到5年內啟動,還是離不開亞洲的零部件。當蘋果開始在美國生產Mac Pro台式電腦時,遇到的首個障礙就是在靠近本土的地方採購足夠的零件,包括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