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Back to News Headlines

大川集/歷史的縫隙\利 貞
Ta Kung Pao
剛看完歷史小說《食南之徒》。在小說後記裏,作者馬伯庸寫道《食南之徒》的源起是《史記.西南夷列傳》裏的一段短短二百多字記載,其大意是漢朝時南越憑藉五嶺之險與漢軍對峙,漢使唐蒙出使南越,吃到了一種特別的醬汁,順藤摸瓜得知醬汁出自蜀地,而自蜀到越有一條經過夜郎國的水道。最終,漢軍憑此水道繞過五嶺天險平定南越。從史書上兩百字的隻言片語,發展成一篇近十八萬字的長篇小說,這正是「馬親王」最擅長的「歷史縫隙小說」。
史書一貫惜字如金,上一行與下一行之間小小的「縫隙」,若以歷史的維度還原,具體到彼時彼刻的某人某事,往往會留下巨大的空間。因為缺乏具體而細緻的聯繫,史書的文字初看上去多有「傳奇」之感,就如同上文「南越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一種食物而滅國的國家」的感嘆。但馬伯庸奇思妙想,為漢使唐蒙「腦補」了一個「不關心王朝戰爭,一心追求極致美食」的人設,他來到食材豐富、「最會吃」的南越之國,能留意到他人未曾注意的小小醬汁,從而刨根問底,從一縷微妙滋味,牽出大漢與南越的國運,這個故事就「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了。
更有趣的是,小說中南越政權對中原王朝的複雜心態像極了如今的某個小島,「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