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松绑后 中国消费仍未恢复
The Epoch Times
随着中共当局防疫政策转向,近期官媒宣传声称,市场已开始复苏,消费明显回暖。专家认为,2023年消费恢复并不乐观。解封初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很大,同时也不要高估居民消费的反弹力度。
1月4日,中共喉舌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连续推出节目声称,全国各地消费市场不断复苏,购物需求持续增长等。
1月3日,中共央媒新华社发文声称,北京等城市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消费活力涌现,并声称放开封控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
同日,中共党媒《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稳定力量》声称,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迈上新台阶。
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首席经济学家魏加宁在第五届中国金融安全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共当局的疫情防控政策多变,计划经济死灰复燃,市场被团购取代,被人为分割;再加上经济增速下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国内市场出现萎缩迹象。因此,消费非但没有升级,反而在降级,在收缩。
他说,经济学讲的是“有效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居民收入下降,人口规模再大有什么用?不要忘记,是“改革开放”把中国的“人口包袱”转变成了“人口红利”!没有“改革开放”,人口规模就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中共从“动态清零”到与病毒共存的突然转变对制造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继12月7日放开限制以来,中国各地的疫情呈爆发趋势,工厂、物流和超市等行业的基层工作者出现短缺,药品普遍短缺,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12月31日,中共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前一月下降1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以来的新低点。PMI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PMI的荣枯线是50%,高于50%代表制造业在扩张发展,反之则代表衰退。
12月的PMI是封控政策放开后首个中共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大企业的PMI下降0.8%至48.3%,而同期中小企业分别下降1.7和0.9个百分点,至46.4%和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