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石山:万水千山走遍 回首香港是吾乡
The Epoch Times
多年前,我坐在飞驰的汽车上,汽车在渡桥过海。窗外是蔚蓝的大海,最上面铺着蓝天,悬着白云。我忍不住对正在开车的石山说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着自然环境的香港!我每次到香港,都只是看到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当时的我,畅快得就像一只冲破牢笼的小鸟。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石山,觉得他不是大陆人的气质,遂询问他的故乡。他愣了一下说:“我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我一直也不知道。我出生在广州,出生后不久去了北京,后来在四川、西藏等大陆多地都生活过,然后离开大陆去了香港,再后来又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生活过很多年。你问我是哪里人,我真的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
石山是资深传媒人,他亦生动地自称是“资深流浪人”。他主持的自媒体节目这样介绍自己:他被朋友称作“国际盲流”。从一出生就被注定地四海为家,却在流亡中成家立业,生养四个子女。在中国北方是南方人,在中国南方是北方人,在香港是大陆人,在欧洲是香港人,在外国是中国人,在中国却是外国人。
有趣的是,石山曾分享,他因为香港在海外承传的中国文化而受益。他早年在英国开过的士,伦敦东部比较穷,很多劫案、坐车不给钱等事发生,但他工作两年却从未被抢劫过。原来是李小龙等香港明星拍摄的功夫片在海外广泛流传,外国人觉得香港人每个都会功夫。当时社区里流传石山会中国功夫,所以不敢惹他,也相对比较客气。
1997年7月,一个偶然因素促成,他拖家带口离开香港,开始“国际盲流”的生活。那时他刚刚完成报导香港的主权移交,目睹查理斯王子带着米字旗乘不列颠尼亚号(Britannia)驰离维多利亚港。
1989年“六四”民运后,石山在二十岁初的年纪就离开大陆,刚刚抵达香港时身上只有500港元,一无所有,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但却几乎立即喜欢上这座匆忙的城市。那种感觉难以言说,让人发自内心地充满某种喜乐。很久之后他才知道,这种喜乐的名字,叫做“自由”。
我联想到历史学家余英时的经历,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追述,1950年元旦他赴港探亲,在过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罗湖桥时,那一瞬间他发生了一次奇妙的精神体验:“我突然觉得头上一松,整个人好像处于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之中。这一精神变异极为短促,恐怕还不到一秒钟,但是我的感受之深,则为平生之最,以后再也没有过类似经验。”在那时,余英时就体会到香港那端的自由。
石山在工作之余,亦很喜欢游山玩水,他曾带领我们一大群人去塔门岛。我们坐在宽阔并倾斜的草地上,眼前是辽阔无尽的大海,背后是惬意的牛群,当凉爽的海风吹来,他心生喜悦,戴起耳机听歌。我问他在香港生活多年,塔门的景色在他心中排名第几,他回答是第二,第一是太平山的夜景。
我们的另一次南丫岛之行聊到大海。我说我觉得大海连接着七大洲,博爱包容,它孕育了自由,孕育了海洋文明。过去的人类都被大海隔离着,交通不便,大航海时代后,人类突破了海洋的限制,才得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