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昂:北京施工项目招投标中的专家腐败现象
The Epoch Times
京作为首都,招投标领域专家都是如此之丧失道德底线,其它的就更变本加厉了。如今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人人向钱看的社会。我这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过程简单描述一下,本文先说到这。
北京的招标市场相对外省市来说,腐败及漏洞相对隐晦一些。工程项目公开招标从发改委立项开始,一般在此时就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会参与到立项的概算编制中去。前些年都是抬高概算批复价,目的是增加承包方利润;但是从2022年开始建筑业寒意渐浓,概算批复价越来越低。2023年三月份有一次某区开区委办公会时,领导明着要求申报上来的概算直接按照30%~50%的比例审减,目的是节省财政支出(财政没钱了)。从2022年底开始,连海淀区财政收支都由正转负,北京市其它区就更差了。
政府或者相关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在概算批复后,会安排招标代理公司发布招标公告,开始进行资格预审。一般的机关或管理部门都会安排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代表)参与评标,甲方代表的目的性很强,代表着大领导(或更高领导)的意图。甲方代表为1~3人(一般项目1人,特大型项目3人),社会专家都是从北京市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抽取专家总人数为5~9人(含甲方代表),一般不会超过9人。
招标公告发出后参与的报名单位很多,经常是数百家单位争夺一个项目的投标权。如何确保实现领导意图(也就是让提前确定好的施工单位中标),从几百家投标单位中如何选出7家且保证都是提前确定好的施工方(以下简称承包方)?资格预审是最关键一步。(2023年4月在79号文试行之前,还有不超过3000万的项目要求资格后审,这类项目本文不涉及)。
资格预审一般都是选出7家单位参与投标。而这7家,其实是承包方自己找的“陪标”,这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围标”,全部围死。具体操作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承包方提前联系。一般是在发资格预审公告前1~2月,联系其它具备条件的施工单位,条件是比如建筑一级、安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一级、项目经理一级、技术负责人是某专业高级工程师等等。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前1~3天,“陪标”的各家报上名且把报名凭条传给承包方,承包方组织各家编制资格预审响应文件。
第二,如果参与资格预审的报名家数不多,就正常递交标书,承包方会给甲方代表一个名单,就是自己找的围标单位名称。甲方代表进入评标区后,会给其他专家介绍项目情况,此时一般会说:“我们这个项目如何如何重要,由于区里或者市里很重视,所以拜托各位专家帮我们选出能够更好的完成此项目的投标单位,由于项目工期很紧,我们很着急,需要赶紧确定投标单位以便尽快进场施工,所以拜托各位专家咱抓把紧,赶紧评完,因此我们专家费给大家按照多少多少考虑,谢谢大家。”财政部规定专家费一天1000元、半天500元,而此时甲方代表提出的专家费一般是2000~100000,根据项目评标时甲方代表的控标难易程度临时确定。专家费都是施工方出现金,专家出场后找个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另行支付。遇到大型项目评标,施工方人员一般会带着现金在评标现场外等候,直至评标结束支付完毕。
此时专家如果对专家费满意就会配合。专家打分分客观分和主观分。客观分都有很细的评定标准,所有专家打分都是一样的,只在主观分上有差异。主观分是指打分表中的活分,就是专家根据自己意愿可以给出不同分值且不好量化的项目,目前北京市场的主观分有两项:一是项目组织机构人员打分,二是拟投入的机械设备的打分。专家组长分配活时,会把主观分让甲方代表去评审。甲方代表想让谁入围就把谁家的主观分打高分,不想让入围的就打低分,这样就能确保入围7家的投标单位都是提前确定的施工方所找的陪标单位,这样的7家单位参与投标就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因素了。一般投标时,大家都会贴近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文件的经济标部分,就能够很容易实现施工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如果参与资格预审的报名家数太多,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安排社会专家先行评审施工方找的陪标单位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保证其客观分都是满分,主观分要满足基本需求,不会被废标(就是不出现资格预审文件中规定的废标情况);然后,再根据这些家单位擅长或专有的优势,发布补充资格预审文件以排除一部分参与单位,或者把已报名单位名单给施工方,由其为主及招标代理机构辅助,劝退那些比较熟悉的单位(不再递交资格预审的响应文件);若还不行,就会要求参与的施工单位提交某些方面的证书原件(由于投标过程中作假为常态,很多单位没有原件),这样最终参与的施工单位就不会太多,然后按照第二条继续后续的评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