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共“统计打假”就是个笑话
The Epoch Times
这样,“统计打假”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要科学决策,就必须真实统计;而真实统计,就不仅要打当政者的脸,还要把经济烂摊子的真相告知天下,虚假的“大好形势”被揭底,中共的统治不就可能崩溃吗?换句话说,“统计造假”是中共统治的必然产物,是无法消除,除非解体中共。
“统计打假”是当局这两年挂在嘴边的一个话题。近期,中共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就2023年12月修订的中共《纪律处分条例》将“统计造假”纳入处分范畴答记者问时说,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似乎义正词严。
1月23至24日,当局召开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称要把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作为统计部门最重要的政绩,2024年将深化统计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拓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成效。似乎言之凿凿。
不过,外界对此的反应多是质疑、嘲讽与抨击。这倒不是说不应该搞“统计打假”,而是厌恶、恶心中共走形式,是“假打”而不是“打假”。例如,有网友提议先从失业和人均年收入的统计数据开始查起;有网友留言说 “很简单,公布每次数据采集的每项数据来源列表和统计方法,让大家监督数据的真实性”,随后就有网友跟帖嘲笑道“你做梦……国家机密,尔等想多了”。
从形式上看,中共“统计打假”也是下了力气的。略作回顾,可以看到:当局自2017年起开始搞“统计改革”,2019年起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2个国务院部门开展首轮常规统计督察。2023年11月下旬起,开始新一轮常规统计督察。此外,2023年7月起启动首次专项统计督察(对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等6省)。2022年有个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从2023年3月到2024年2月,新一轮防范惩治统计造假的专项治理行动,不时有高官落马。
江苏省委前副书记张敬华是被以数据造假罪名调查的第一人。2022年5月31日,张敬华被双开的通报直指其“政绩观偏差,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十八大”后省部级“老虎”的通报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表述。张敬华后继有人。2023年10月,被“双开”的前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孙述涛也有同样罪名。
厅局级及以下官员因“统计造假”落马的就更多了。以2023年为例。9月19日,青海省西宁市长孔令栋被“双开”,罪名之一是“不正确履行职责,脱离实际制定并强行要求完成经济指标任务,致使统计数据造假,造成不良影响”。8月2日,山西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晋平被“双开”,罪名之一“为捞取政绩纵容、支持经济数据造假。”四川省统计局局长范毅,四川眉山市统计局副局长曾娴静,内蒙古统计局局长潘志峰等人分别于6月8日、5月31日、3月3日被宣布落马。
其实,几十年来,外界都在质疑中共的统计数据,中共却一直装傻。多报虚报、凭空捏报,“数据打架”,都是家常便饭。比如,地方GDP长期“增速高于全国、总量大于全国”。以2012年为例,各省自行公布的GDP加总,超出全国5.76万亿元,相当于香港当年GDP的3倍有余;到2016年,依然超出全国数据2.75万亿元。
直到2020年,中共结束了30多年的分级核算制度,首次正式实施统一核算(地方GDP数据由中央确定),这才从形式上消除“数据打架”现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基本衔接,即总量基本衔接、速度基本衔接、行业结构基本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