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监测8年获48万野生动物照 入镜最多有哪些
The Epoch Times
中华民国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发布在所属国有林地区设置自动相机进行野生动物长期监测成果,8年来累计摄得48万余张照片,经统计其中入镜最多的前十名,包括山羌、猕猴、鼬獾等野生动物。
林业保育署1日发布新闻稿指出,自2015年9月,开始在国有林地区设置红外线自动相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近几年委托屏东科技大学教授翁国精、嘉义大学副教授刘建男、中央研究院等单位协助,在不同海拔区域扩大增设相机,已有387处监测样点,能长期监测中、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族群变动情形。
这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系统的样点设置与资料下载,都是由林业保育署各分署的森林护管员执行,从基本的相机设置、换电池到影像资料回收、影像动物辨识,都采标准化作业模式,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经多年资料累积及统整分析,才能获得可观的具体成果。
林业保育署说明,从2015年9月至2023年7月,累积的影像纪录已逾1亿2千4百多万小时,共拍摄约48万张有效相片,由于各物种摄得的相片张数能反映其相对丰富度。
经统计入镜最多的前十名分别为山羌(287,957张)、猕猴(54,359张)、鼬獾(48,389张)、松鼠(18,470张)、白鼻心(15,731张)、食蟹獴(12,334张)、水鹿(12,146张)、野山羊(10,371张)、野猪(6,700张)、麝香猫(6,264张)。林业保育署也进一步说明,由于自动相机拍摄的主要是在地面活动的动物,因此猕猴与松鼠的相对丰富度会被低估。
林业保育署表示,野生动物的相对丰富度和其趋势的长期变化,是保育决策的重要参考。例如2019年依据野生动物资源评估现况,将山羌、台湾猕猴、白鼻心等3种哺乳动物由保育类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曾有民众担忧这些物种未来是否会因遭受过度猎捕而需要保护。
林业保育署说,从长期监测的结果显示,山羌的OI值(相对频度),2019年时是19.4,至2022年增长至31.4;同样期间,台湾猕猴的OI值由3.85增长至5.43,白鼻心的OI值由1.26增长至1.33,显示3种动物的族群状况良好。
此外,目前尚为保育类野生动物的台湾水鹿,虽也是原住民的传统狩猎物种之一,其OI值仍由2015年的0.61增长至2022年的1.79,族群丰富度逐年上升;而且水鹿被拍到的相机点位数;同样期间,也由1.63%,上升至30.66%。
林业保育署指出,过去水鹿多分布在中央山脉的高海拔地区,近年来逐渐下扩,在海拔1,000至2,000公尺范围的族群丰富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且持续往低海拔山区接近,监测相机拍摄到的最低分布纪录是海拔135公尺的高雄市杉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