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荒唐的“地王”热潮
The Epoch Times
进入2025年,中国多个热点城市“地王”频现。在房价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土地成交价格却连创新高,这种反常的现象,引发热议。有专家指,地方政府频频推出地王、抬高地价,表面上意在维持房价,实则是在为土地财政输血。然而,随着土地财政濒临破产,地方政府已深陷财政困境。
2025年伊始,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一二线热点城市土地拍卖频频爆出“地王”。
1月24日,杭州湖墅民生药厂地块经过220轮激烈竞价,被滨江集团以54.56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6.48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71.25%。3月25日,杭州奥体水电新村地块开拍,经72轮角逐,最终由滨江集团以52亿元竞获,楼面价7.74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69.86%。3月28日,杭州蒋村地块经过102轮激烈竞价,最终被建发集团以34.34亿元(人民币,下同)竞得,成交楼面价8.8万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115.39%,刷新杭州“地王”纪录。这一溢价率不仅创下近6年来首次破百的纪录,也成为中国房市限价放开后的新高。
短短三个月时间,杭州成交楼面价记录三次被刷新。同时,杭州楼面价首次超越深圳,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无独有偶,3月11日,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铜牌村地块被招商蛇口竞得,成交楼面价3.17万元/平方米,溢价率70.4%。3月27日,成都金融城地块经213轮竞价被建发集团以106%高溢价率获取,成交楼面价达4.12万元/平方米,一个月内两度刷新成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最高纪录。
又如,3月18日,中海地产竞得北京海淀树村地块,成交楼面价为10.2万元/平方米,刷新了北京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最高纪录。
2月26日,津城建设与津滨发展联合体竞得天津市和平区山东路地块,成交楼面价4.3万元/平方米,刷新2018年以来天津楼面价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3%、29.0%,成都超20%。不过,尽管在上述热点城市,溢价率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但从整体市场来看,土地交易仍持续冷淡。
这一轮土地市场走热,表面上看是市场回暖的信号,实则暗藏中共地方政府与国企和央企联手“自导自演”的痕迹。专家分析,地方政府取消土地出让限价(包括不限溢价率),推行“价高者得”,国企和央企则配合高价拿地,制造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假象,为土地财政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