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國家發展將給香港青年無限未來
Ta Kung Pao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成功着陸。(中新社)
文/ 葉建明
4月16日,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在太空「出差」長達183天的3名航天員順利返回地球,標誌着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拉開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由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轉入建造階段的大幕。
相信不少港人觀看了令人激動的直播。在直播中,我註意到,在與3位航天員對接溝通的電視畫面上,北京地面指揮部第一排清一色的年輕面孔——這裏是北京飛控中心,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神經中樞」。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北京飛控中心的飛控成功率為百分之百。
國之重器有大批年輕人參與。據悉,在中國的航天領域,有至少8萬青年人奮戰在「九天攬月」第一線,佔航天科技集團總人數近50%。在北京飛控中心的270多個重點崗位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達到85%以上,他們多是1995年以後畢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其中,超過100名青年科技骨幹成長為各領域的技術帶頭人,關鍵技術課題負責人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形成了強大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方陣。他們中不少人說,在2003年10月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楊利偉飛越太空時,他們還是中小學生。神舟五號載着楊利偉飛天,令他們有了遨遊太空的夢想。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