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欧美对俄制裁:半是海水半火焰
The Epoch Times
陷入这种纠结的还有不少国家。例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也明确反对俄罗斯发动的侵略乌克兰战争。
制裁启动几天之后,世界发现这一制裁竟然成了“半是海水半火焰”的格局。
通过制裁,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重塑世界能源、农产品供应链,孤立俄罗斯,让俄罗斯经济尽快陷入困境,严重削弱俄罗斯国力,最后让普京陷入失败,应该说,这算是部分达到目标了,俄罗斯目前正被经济制裁的火焰炙烤。
俄国发动侵略战争前,大约70卢布换1美元,现在的汇率接近170卢布换1美元。但因为中、印、伊朗等国未参与制裁,特别是中国为俄罗斯开启了人民币结算这条通道,因此,关闭Swift这枚“经济核弹”的震慑力最后成了一枚巨型炸弹。
但是这轮制裁与以往制裁小国不一样,因为制裁对象是俄罗斯,尽管俄罗斯按GDP总量,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异常巨大:2021年,俄罗斯GDP总量为1.49万亿美元,连前十都未入;美国以16.9万亿美元仍居“领头羊”之位,经济规模约为俄罗斯的11倍。但在全球的原油以及天然气市场中,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是最重要的供应来源之一,同时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及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OPEC+”中占据重要位置。以下数据可证:2021年,俄罗斯贡献了全球原油出口总量的35%、全球天然气出口总量的25%,并且是近期“OPEC+”增产的主力。
在油气能源供应方面,欧洲对俄罗斯有经年累月的依赖。仅就天然气而言,欧盟27个成员国40%的需求依赖俄罗斯。因此,制裁俄罗斯的后果,远非美国曾制裁过的几十个小国的后果可以相比,比如美国曾对古巴、缅甸、克里米亚地区、伊朗、伊拉克及黎巴嫩等国实行过或长或短的经济制裁,美国本土几乎感受不到损失。但俄罗斯不同,无论是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欧美对其能源的依赖度,都非这些小国可以相比。这种联系是苏联解体之后的30年内建立的,也因此,要想将俄罗斯从全球主义的秩序中剔除出去,世界都将忍受格局变动带来的损失。
CNN称,反过来,俄罗斯也需要欧洲的资金。据路透社报导,俄罗斯2021年的油气收入约为9.1万亿卢布,按今年1月汇率换算作约1,190亿美元,占据了俄罗斯国家预算的36%。欧美基于“继续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就是为普金提供战争资金”这一考虑,发起对俄罗斯全方位经济制裁,尽管知道此举将给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做了精神准备。
就国家而言,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客户,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Bruegel)数据显示,德国55%的天然气进口、50%的煤炭进口和35%的石油进口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由于德国实施绿能战略多年,油价每年持续上升。2021年12月,德国物价同比上涨5.7%,接近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能源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8.3%,这迫使政府承诺为较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自今年2月26日宣布制裁以后,几天之内,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70%,最先坐不住的是德国政客们。
3月3日,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绿党领导人)在柏林与德国工业界官员会晤后告诉记者,“我不会支持从俄罗斯进口化石燃料的禁令,……我甚至会公开反对它,因为这样做会威胁到德国社会”,“可能给德国企业带来价值高达200亿欧元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