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敕赐大寺院到古建工匠营,500岁清化寺的前世今生
Beijing Daily
磁器口地铁站西南角,有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寺庙——清化寺,被称作明代前期建筑的“活化石”。如今,这里成了一处“工匠营”,培养古建工艺技术人才、传承工匠精神。
■前世
明代前期建筑“活化石”
从磁器口地铁站西南角出来,朝西走,远远地就能望见古建的一角,这就是清化寺。跨入院内,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映入眼帘。宝殿顶部是宽大的庑殿顶,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勾勒出屋顶的外形,垂脊弧度平缓、曲线优美,一端卷翘着,延伸向天空的方向。檐下斗拱美观大方,彩绘精美。
“清化寺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乳母捐资兴建的,也是京城现存屈指可数的明代前期建筑,堪称明代前期建筑的‘活化石’。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拉链厂,也是当年北京轻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京诚集团相关负责人武冠利说。2013年,清化寺被公布为东城区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前后,东城区对其进行了腾退和修缮,现存寺庙内保存基本完整的是大雄宝殿、天王殿。
虽地处当年北京外城,但清化寺仍是宽敞的大庙院落。“不同于一般的寺庙,清化寺的建造等级颇高。您瞧,大雄宝殿的屋顶是北京外城罕见的庑殿顶建筑。”武冠利解释,庑殿顶是中国古建中等级颇高的屋顶形式,比清化寺的单檐庑殿顶等级再高的就是重檐庑殿顶,像故宫中的太和殿、保和殿。
在修缮中,清化寺保留了不少“宝贝”。大雄宝殿旁曾立明代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拉锁厂扩建生产时将这块碑拆除,埋入地下。在修缮时,施工单位将它原址保护起来,如今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由于石碑是朝下掩埋的,因此上面的碑文仍保留着,成为清化寺的“身份证”。根据碑文,可知清化寺原有高大的院墙,占地面积应包括今清华街5号院、9号院。按碑文“钟鼓昕晡”,清化寺营建之初应有钟鼓楼。
此外,寺内还保留着康熙朝起居注官李仙根题记过的“大雄宝殿”匾额一方,与故宫太和殿琉璃瓦同款款识印记的黄琉璃勾头瓦等,都保留在寺庙里,向世人诉说着寺庙的前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