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风光不再 中企也想“去中国化”
The Epoch Times
美中持续脱钩,两国之间的科技战也越演越烈,“中国制造”已成了一块引起国际市场反感和监管审查的招牌。在这种情绪下,中企也出现“去中国化”的趋势。
据《南华早报》报导(链接),越来越多的中企试图将他们的形象和业务“外国化”,以保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跨国公司公关经理表示,该公司的介绍资料称其在美国、欧洲和另一个亚洲国家设有“运营总部”,但没有提及深圳,尽管其官网将深圳列在“总部”的列表之中。
这位经理还表示,该公司也计划将产能转移到中国之外。
该公司不是单一案例,另一家在美国有业务的中国公司也表示,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尽量保持低调,试图应对新限制和政治纷争。
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共政权的不信赖,影响了人们对中国企业的看法。因为在中共“军民融合战略”之下,许多私人企业事实上是中共触手可及的渗透目标,北京借此窃取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许多战略专家呼吁美国政府推行更多举措,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使战略工业部门与中国经济进一步脱钩。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俄紧密的关系,也让美国和其它许多发达经济体对中国(中共)的负面看法比例激增。据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调查,82%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负面情绪,影响了在美中企。专家表示,这让一些跨国中企走上了“去中国化”的道路,纷纷试图“隐瞒和掩饰”(duck and cover)他们与中国的关系。
纽约咨询公司“北美生态系统研究所”(North American Ecosystem Institute)的克里斯‧佩雷拉(Chris Pereira)表示,在当前的紧张气氛中,任何企业被贴上“中国”的标签,都可能“非常危险”。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