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 冬奥会舞台上的靓丽呈现
Beijing Daily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全球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特殊时刻,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点燃。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声中,精彩纷呈的冬奥赛程开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中式美学、中国元素、中国故事通过冬奥会的中国表达,激发出了浓浓的世界情怀,打破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沉闷之气,向世界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靓丽呈现了“中国之治”的伟大力量。
“中国之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保证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担当;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样是根本保证。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安排,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指明了方向。
体育关系着国运,体育兴则国运兴,体育强则国家强。申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就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希望在中国点燃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火炬,从而带动中国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后在多次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等体育官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中国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中国的贡献。
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后,中国政府即开始冬奥之约,党中央充分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年5次考察北京冬奥会的筹备组织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为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领导保障。中央政府和北京、河北两地政府高度重视,从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从赛事服务组织、安全保障到社会动员,都作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筹办是遵循党中央领导、发挥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增强举办地政府主体功能,形成强大合力的体现。
如期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作为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一流的竞赛场馆、一流的竞赛组织运行、一流的为参赛运动员提供的贴心温暖服务保障、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一流的医疗救治服务,见证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言出必行的精神,践行向世界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承诺,见证和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更是对以“领导力”为核心的“中国之治”的能力和以“治理力”为核心的北京超大城市软实力的一次实战检阅。
“中国之治”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统一指挥、协同治理。北京冬奥会涉及北京和河北两省市与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跨省市赛场的大型国际赛事,更涉及城市体育旅游、卫生健康、交通公安等数十个领域。因此,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这一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国际赛事,成为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必须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做好预案、加强工作。为此,中央设立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国奥委会、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方面人员共同参与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全面统筹负责与赛事相关的场馆建设与改造、交通规划、环境保护、比赛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各项重大事务在整体治理框架内,得到高效协同和有序推动,充分发挥了北京和河北两地在共建重大赛场设施、共办奥运盛事中的主体性作用,建立起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标准统一、联合行动机制,以无缝衔接、全链条的跨区域合作,确保赛事活动的顺利举行。
正是由于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打破壁垒,大大提升政府跨界协同治理效力,使得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向世界呈现一届精彩冬奥会的同时,既展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世界观察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窗口”作用,凸显了北京首都功能和“双奥之城”的软实力;同时又以强大合力,主动打破区域壁垒,签订了多边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增强了三个赛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治理能力,为三个赛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强大的能量,也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奥密克戎在全球肆虐之际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扎实做好防疫工作、保障运动员和所有人健康安全,是北京冬奥会成功的关键,也成为北京冬奥会面临的挑战。“中国之治”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取得的经验,再一次教科书式地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