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流传奇】邵家臻:“非常社工”的一生
The Epoch Times
有人把社工比喻为“北斗星”,究竟邵家臻这颗星,照亮了多少人?社福界前立法会议员邵家臻今年1月10日因胃癌病逝,并在2月15日举行安息礼,享年55岁。他从开始关怀弱势,后成为社工,他担任大学讲师、立法会议员、参与社运、成立囚权组织“石墙花”,在生命的最后修读神学,走过短暂又色彩缤纷的一生。
二十多年前,在荃湾街头,一名年轻人捡到两只刚出生的流浪猫,却因家人反对无法带回家。他选择将猫托付给最信任的青年中心社工,而这位社工二话不说收养了它们,并陪伴它们度过将近二十年。这位年轻人,正是后来成为知名导演的翁子光,而那位“非常社工”,就是邵家臻。
邵家臻曾经拥有多重身份,包括社工、作家、立法会议员、大学讲师、电台节目主持人等等。每当有人提起邵家臻,可能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他,而最多人形容他是“非常社工”。
邵家臻出生于基层家庭,早年在葵涌石荫邨成长,先后就读汇基书院及宣道会陈瑞芝纪念中学。他读书不算太好,曾经重读中五。
邵家臻在1989年入读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后加入社工界,于新界西从事青少年外展工作十多年,包括辅导边缘青少年。而其中一个,就是在荃湾圣方济中学、正就读中三级的翁子光。翁子光对邵家臻十分欣赏,他分享往事谈到,初次见面,就觉得邵家臻很“有型”,那时候邵家臻刚刚入职。
翁子光回忆:“当时我觉得他是‘非常社工’,因为那时候很多社工都很闷、很有家长的感觉,但他却是很随意。那时候很流行一人一炉火锅任叫,他带我们去吃火锅……”
邵家臻当年在荃湾担任青少年社工,不仅陪伴年轻人,也深信社工不只是辅导者,更应该是同行者。他带着年轻人吃火锅、玩乐,却又能带领他们关心社会,组织“青年议会”,让年轻人直接向政府官员反映意见。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极具前瞻性,也让他与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荃湾做青年社工期间,最经典的事件可能是一宗养猫事件。翁子光在街上拾获两只初生流浪猫,由于家人反对收养,所以他把猫带到青年中心。最终,邵家臻把它们带回家饲养,养了十几二十年。邵家臻原本只打算带走一只,却被同事批评“没有同情心”,最后干脆全部收养,翁子光的奶奶称呼邵家臻为“养猫肥仔”。
后来,翁子光也养了猫,就是电影《爸爸》里饰演“三花”的阿花。在电影里,妹妹把“三花”从荃湾街头带回家收养的情节,原来正是导演本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