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新立法會「五光十色」令人充滿期待\李曉迎
Ta Kung Pao
12月19日注定要在香港的政制發展史中留下重要的一筆。這是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從提名到最後的選舉結果,不僅改變了過去烏煙瘴氣的選舉氛圍,更充分實踐和落實了新選舉制度。對於一些市民來說,選前可能仍對此次選舉抱持着各種疑慮,但三個界別選舉結果出爐後所呈現的可以說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因為這樣的選舉結果充分的展現了這是一次公平與公正的選舉,更粉碎了一些陰謀論者對這次選舉的各種污衊與造謠謊言。
此次選舉中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公平性。這裏所指的公平不僅是程序公平,更實現了實質公平。在過去幾屆選舉中,雖然制度上保障了人人可以參選的公平性,但是一些組織卻濫用了這種公平,從所謂的內部「初選」到參選,都設置了各種隱性的門檻,妨礙了有識之士參選。一些高舉所謂「民主」旗號的組織,不僅審查立場與思想,更是要求將本應該照顧各個階層需要的政綱進行意識形態捆綁,使得本應是以民生議題為主軸的地方性選舉,變成了意識形態之爭。更讓香港社會不斷撕裂,使得香港社會陷入不停的爭論與無休止的拉扯之中。此次選舉過程中,各個界別與候選人少了意識形態糾纏,多了治理方案的比拼,讓每一個候選人都有機會充分地展示個人的政治理想與理念。尤其是在一些具體的地區事務上更是如此,更讓選民有充分思考的空間與想像空間,讓香港的發展不僅能想得到,更有機會看得見。
其次,此次選舉候選人不僅「五光十色」,更是將維護國家與香港的整體利益作為前提。在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一些候選人打着「民主」的幌子,充當外國代理人,凡事以意識形態先行,只看立場不理民生。不僅漠視了國家與香港的利益與社會各階層的需要,更是用不同方法阻礙香港發展,讓香港深層次問題不斷固化。最終讓立法會長期處於無休止的政治拉鋸之中,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反倒做了很多。
發展符合實際情況的民主
這次選舉中那些外國代理人紛紛退場,各個候選人一改過去着重維護所屬界別利益的思維,而是將香港與國家聯繫在一起,將香港市民民生與香港長治久安、長期發展連接在一起。如選委會界別,各候選人政綱涉及的不只是局限某一個點,而是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新市鎮發展、房屋政策等,為推動社會融合、修補社會撕裂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再次,此次選舉中不避諱過去香港社會發展熱點與爭議性問題,直擊香港發展的困難。在此次選舉中幾個功能組別競爭尤為激烈,其中教育界有五位候選人進行競逐,教育界所舉行的各場辯論、論壇以及講解會中,他們就一些議題針鋒相對,辯的是公共治理的方案與路徑,爭的是教師群體的整體福祉。幾位候選人的論政能力與論述質量遠遠超過過去幾屆的選舉。這樣的競選過程為香港教育界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寬的發展路徑與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