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建家庭友善隔離機制 疫後修「心」促全民精神健康\黃元山
Ta Kung Pao
可憐天下父母心,筆者作為兩子之父,近日接到求助指不少確診新冠的病童被迫獨自入住醫管局醫院的隔離病房,長時間無法接觸或聯絡父母。此等「骨肉分離」的隔離措施,不只令孩童和家長活在焦慮和徬徨中,更會長遠損害精神健康。從公共衞生角度而言,更可能令市民抗拒上報兒童的確診情況,不利社會齊心抗疫。
幼童確診被迫「骨肉分離」
據了解,受影響的孩童小至幾個月大的嬰兒,也有兩歲半的幼童。其中一個個案報稱,四個月大的確診嬰兒被送往瑪麗醫院,其母親要求陪同嬰兒入院,但被醫院以各種理由拒絕。更甚者,即使嬰兒的情況嚴峻,甚至出現缺氧,但院方仍然要求母親離開醫院。
另外,有兩歲半的幼童,確診後送院11日期間,完全沒有家長陪同;出院後小孩出現很嚴重的分離焦慮症狀,性情出現劇烈變化,不但如廁也要家長陪同,甚至出現自殘行為。
這些有血有肉的個案,顯示制定抗疫政策時,除了要協助市民遠離病毒,還須兼顧其精神健康。否則疫情不只傷「身」,更會傷「心」,遺害深遠。筆者與研究團隊分析海外及本地的相關研究以及專家意見,建議特區政府檢視令確診家庭骨肉分離的隔離政策;提高相關隔離政策的透明度;以及推出措施提升確診兒童及其家人的精神健康。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相關指引,建議各地政府在設計新冠病毒確診者的隔離機制時,不應該只取決於感染風險等醫療因素,還必須顧及一旦隔離措施導致家庭分隔對兒童的影響,並應以兒童權益作為主要考慮。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