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縱論/將關稅霸凌轉化為經濟轉型升級動力\陳成爐
Ta Kung Pao
美國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加徵所謂「對等關稅」。這種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並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的行徑,再次暴露了美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霸道和蠻橫。對此,中國實施了必要的反制措施,由昨日中午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84%關稅;香港特區也明確表態,將在七個方面加大力量應對衝擊。這不僅充分顯示了應有的戰略定力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心,更有助於將關稅壓力轉化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矢志不移實現香港由治及興的既定目標。
美國此次加徵關稅,不僅政策邏輯混亂、違背基本經濟規律,其典型的霸凌嘴臉更激起國際社會的普遍批評與反對。中國採取的反制行為合情合理合法,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和發展利益,堅定不移維護多邊主義的立場十分明確。更重要的是,中國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有底氣、有能力,也有信心應對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的衝擊。在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科技賦能持續發力、政策工具箱不斷充實完善的基礎上,美方施加的關稅壓力只會轉化為中國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動力,逾壓逾強是必然的結果。一如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失敗的結局。
以創新加快構建發展新格局
不可否認,作為自由港和國際貿易中心,美國濫施關稅給香港增加不確定性,香港的轉口貿易及物流業將承受壓力,外貿企業尤其中小企及跨境電商等在短期內也會受到較大影響。但香港不會束手無策。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及單獨關稅區,香港需充分運用「一國兩制」賦予的諸多優勢,通過市場多元化和政策紓困穩定經濟,並在國家戰略和規劃下強化自身定位、發揮獨特功能,以創新為題眼加快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長遠戰略目標。
和國家早有綢繆一樣,特區政府這幾年對國際局勢和美國可能對中國進一步下手的圖謀有所準備。比如拓展新興市場,深化區域合作等。正如李家超特首所說,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制訂政策都以鞏固優勢、把握機遇和防範及化解風險為原則,實踐證明這方面的策略是正確的。此次特區政府釋出的七大方向扣緊香港發展的關鍵。從具體層面來講,特區政府要積極為業界提供支援,協助企業應對挑戰;同時要加強區域合作,協助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最為關鍵的是,香港需要保持定力,將危機轉為機遇。要充分發揮優勢,與美國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夯實自由港與單獨關稅區地位,保持零關稅、高效清關和資本自由流動等政策,以最開放的姿態,最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和更多避險資金進入香港,推動與更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持續放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字招牌」的功能與作用。
「極限施壓」與「拍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