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春節成聯合國假日彰顯中國軟實力\張敬偉
Ta Kung Pao
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曆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聯合國除了東道國的重要法定假日外,可由聯大通過決議,把世界範圍內廣泛慶祝的節日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在當天盡量避免安排會議活動。聯合國秘書長每年都在春節發表賀辭,向中國及所有慶祝春節(農曆新年)的各國人民致以節日問候和祝福。
網絡上許多人對此感到高興,甚至笑說,春節升格為「地球節」。確實,按照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大使的說法,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傳承着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着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除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過中國年。每年春節,各國領導人也會向中國人和當地華人致以春節問候。
其實,春節早已是全球性節日。聯合國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給了「法定」名分,讓春節全球化更加名實相符。春節源於中國,遠播世界,是中國軟硬實力的體現。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也是支撐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按照世界銀行報告,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連續多年維持在38%左右。所以,中國強大的綜合實力,讓中國進入全球舞台中央,成為世界各國聚焦的對象。所以,不僅中國製造讓全球刮目相看,中國文化也備受世界歡迎。從中國美食到中國節日,也都變成世界「潮品」。而且,世界已經進化到人工智能時代,數據互聯讓中國文化更容易遠播全球。中國抖音、全球TikTok,也為全球「潮人」提供了了解中國風物,欣賞中國文化的便捷載體。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其重要性不輸於西方的聖誕節。而且,相比聖誕節源於宗教,春節則來自自然。
聖誕節具有西方意識形態色彩,而且也難以擺脫宗教性質,畢竟基督教內部有分歧有戰爭,自然也和其他宗教存在衝突。現實中,西方世界也認可所謂「文明衝突」理論,也成為西方進行反恐戰爭的理論依據。因此,聖誕節作為節日沒有問題,但其宗教內涵卻會引發嚴重爭議。
春節,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內涵和典型的東方哲學意味。從闔家團圓、春聯爆竹、春節晚會、紅包守歲等現代春節習俗中,不難看到中華文明基因的傳承與創新,更能一窺中國文化符合的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