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美食”销量第一是道客家菜,制作背后竟是如此费心
Beijing Daily
“聚光灯”下,心细手快的姑娘坐一排,精筛梅菜丝,摘除碎叶杂质,留下最精华部分……普通旅客很难想象,高铁列车上热销第一名的是梅菜扣肉盒饭。
记者近日探访京铁列服公司生产基地时发现,这处冬奥高铁“后厨”管理十分“任性”——不留情面地拒收冻伤蔬果,食材上案前先进化验室抽检农残,色选仪自动剔除每一粒杂质米,员工上岗前要经过二次更衣消毒。同时,这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高铁盒饭基地藏龙卧虎,全自动米饭生产线一小时可出锅一吨半“柴火饭”。
蔬菜冻伤或规格不够会被拒收
无论是员工还是访客,想进入高铁餐食生产区域,都要更衣消毒,戴上头套,走过风淋区。随处可见身穿连体白色工服,踩着白色橡胶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的工作人员。“这栋大楼里有9套更衣消毒系统,生区、熟区分开设置,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污染。”京铁列服公司生产总监詹冰带着记者走过风淋区,首先来到一楼原料收货平台,一辆厢式货车刚刚倒车进入密闭门,在阻隔户外大风沙尘后打开了车厢门。
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迅速各司其职忙碌起来。测量冷藏车厢温度达标,确保运送蔬菜不会腐烂;品控人员检查票证、检验报告;生产部门“挑挑拣拣”,拒收冻伤或者规格不达标的果蔬;化验人员拿着小筐随机选择食材,立即进入实验室,用试剂检测农药残留,20分钟就能出结果。
平台上,葱姜、红椒、土豆、南瓜、芹菜等食材过了层层关卡后,才被送进蔬菜加工区。
15摄氏度下分割、腌制肉食

2月4日,同程旅行发布《2025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中国游客通过中转联运等方式开启了更聪明的团圆之旅,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部分游客在返程途中选择在境外城市中转实现“跨境返岗”。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低线城市的返乡大军,带动了家乡酒店的消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春节假期期间,部分县城的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较平日上涨超过四成。 2025春节期间,新一代出境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热门的日韩和“新马泰”,他们勇闯北极圈,让俄罗斯、北欧、日本的“十八线小城”也开启了“春运模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冰岛雷克雅未克、挪威奥斯陆、日本札幌等小众出境游目的地的机票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倍。